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鑫 《求索》2010,(5):189-191
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复调性至今都是学界较少涉及的领域。本文认为,沈从文通过叙事与对话的手段,建构起一个复调文学世界,《边城》、《八骏图》、《水云》等作品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本文还分析比较了沈从文的复调创作与其他作家的异同,并深入探究了他的复调文本中主体形象的分裂问题。  相似文献   
52.
凤凰古城有一所百年名校,叫文昌阁小学,有105年办学历史。 文昌阁小学是凤凰古城浓郁文化底蕴的源泉,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钢铁科学博士肖纪美等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名人,正是从这里走出凤凰古城、走出湘西大山、走向社会的。这里,是他们从边城走向世界的人生起点。  相似文献   
53.
黄永玉 《新湘评论》2014,(18):46-47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  相似文献   
54.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5.
王丽鹃 《求索》2010,(8):208-210
《边城》是沈从文表现故乡湘西风情的代表之作。边地的风光、纯朴的民风、善良的人们和美丽的爱情,"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至今依然撩人心魄,撼动人心。梦是愿望的满足,"边城"想象是沈从文的一次梦幻之旅,他要寻访一个美丽梦境,以留驻那刚刚逝去不远的美好的"人生形式",并表达"对于更好的‘明天’或‘未来’人类的崇高理想的向往"。《边城》展示了作者"寻梦—醒梦—解梦"的整个心灵解释轨迹。怀着"无可言说的温爱"而寻梦,揣怀"无可言说的隐忧"而醒梦;进而"点燃起自尊与自信"而解梦。这种心灵解释不仅是沈从文的梦境轨迹,也是现代人的美丽梦想,它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心态意识,散发着恒久不衰的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56.
凤凰古城     
《党课》2010,(16):F0002-F0002
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说凤凰古城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从大作家沈从文的笔下优美地跃入世人眼帘的这座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用杂糅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小城风情和“湘西明珠”的名头诱惑了无数文人墨客、驴友外宾。  相似文献   
57.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孤独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因其政治观念、文化选择、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及其内心底处的文化孤独感,使其承受着几近半世的孤独。其孤独意识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表现为:独特的人生经历,产生孤独的重要原因;“孤独意识在《边城》等作品人物身上的体现;寻找"精神家园"的寂寞。由此唱出了一曲曲委婉动人但在当时却并不谐世的"梦"与"真"的牧歌。  相似文献   
58.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反映湘西苗族儿女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奠定了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沈从文散文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朴素的纪实美、浓烈的人性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苍凉凝重的悲剧美、神圣执着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59.
沈从文在一系列作品中构筑了一个完美纯净的"湘西世界",描绘了中国理想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原型,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一方纯净的乐土.这方乐土虽然汇聚了作者对一个理想世界所有的憧憬,但这方乐土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矛盾的世外桃源,这里仍然抵挡不住现代物质文化的侵袭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因此昔日曾作为"梦中绿洲"的湘西世界也充满了"喧嚣与骚动",古老的价值也几乎要消失殆尽了,代之而来的是唯实唯利庸俗的人性异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60.
唐小兵 《南风窗》2007,(19):92-92
追忆20世纪尤其是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再现他们在历史的阴霾中颠踬的行走,甚至借此隐讳地表达对1949年之后政治文化与知识分子的批评,已经成为公共知识界一个持久的热点。近年来,《读书》、《书屋》、《随笔》等刊物刊发了大量缅怀与反讽融为一炉的怀旧文字,但这些文字也流露出一种把知识分子的历史掌故化、趣味化、政治化的倾向,部分文字沉迷于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史料的爬梳与炫耀性展览,这就可能导致知识分子历史书写的零碎化与空心化。这样的背景下,阅读许纪霖先生刚刚出版的知识分子个案研究结集《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别有一番警示与提醒的意义。说到底,许先生知识分子研究的焦点在于通过勾勒与深描知识人无可逃遁的处境、艰难抉择的行动与悲欣交集的意识,来尽可能再现他们在历史的拐点上的犹疑、惶恐、愤慨、悲哀、亢奋等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