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85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3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2篇
法律   1258篇
中国共产党   4549篇
中国政治   6405篇
政治理论   1202篇
综合类   162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706篇
  2013年   1887篇
  2012年   1390篇
  2011年   1207篇
  2010年   1294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435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遵义地区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地区曾是巴、蜀、夜郎等国的领地。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置犍为郡,郡治在邑县,即今遵义市西北。唐代贞观十三年建播州,十六年(642)年,改播州所辖罗蒙县为遵义县:这是遵义得名之始。从唐未历五代、宋、元、明代计725年,播州为杨氏土司世袭统治。  相似文献   
193.
范明英 《长白学刊》2003,1(1):16-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明的概念及其建设的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明理论的重大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类明起始于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明,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明三个方面。而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对政治明理论的阐述和对政治明建设的全面规定,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守的原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95.
一、经济规律决定道德规律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恪守诚信,是市场的力量在强制性地起作用。诚信是企业的市场“绿卡”,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创立品牌,不断扩张,就要坚守诚信。也就是要抵制种种非法盈利的诱  相似文献   
196.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97.
李卫涛 《思想战线》2005,31(4):71-75
韦勒克、艾金伯勒、伯恩海默以及中国学派等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的相关观点勾勒出了一条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轨迹,而这条跨文明研究轨迹又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寻求不断地超越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束缚;二是从异质性和互补性来丰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内容.  相似文献   
198.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9.
中国社会原型与转型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原型研究是社会转型研究理论根基的历史追问.和合本位、仪礼本位、宗法本位和土地本位构成了中国社会原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母本,在"历史时空"的延续和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外来文明的冲击,其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异,但中国社会的"基因"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原型转型的重要外在因素,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四大标志构成了社会原型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0.
周菲 《长白学刊》2005,(5):74-77
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是社会与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内涵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健康的人格养成.科学、健康的公民人格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需要,是支撑城市道德文明的基石.城市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的集中体现,是公民人格养成的主客观环境.同时,城市发展也对公民人格的养成提出了内在规定性,如法制与道德原则、独立与自主原则、开拓与创新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