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20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3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徐晗 《法制与经济》2008,(12):82-84
刑讯逼供罪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渎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依法认定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行为。依法认定其罪与非罪的界限。同时,认定刑讯逼供罪又必须先了解它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其他各种构成条件,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对刑讯逼供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52.
赵俊劳 《法律科学》2012,(2):95-103
我国《物权法》第117条将动产与不动产一并规定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但考察传统大陆法系各国确定用益物权客体的依据、范围及其演变可以看出:以动产为客体的用益物权——用益权、使用权,只是西方固有传统下的特有制度,因其与我国的风俗习惯不相符合,为我国近代的民事立法所不采。在我国已经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动产为客体的用益物权不仅缺乏现实的存在基础,而且也没有未来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删除我国《物权法》第117条关于动产作为用益物权客体的规定,以使用益物权的概念更为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53.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由于就业的主体是就业角色,就业的客体是职业角色,就业具有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因此,就业是一个合格劳动角色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一个职业角色而发生的一种主动性上向职业流动现象.这样的界定,既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对于就业的模糊认识,又便于统计操作,从而可以避免对就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4.
155.
论消灭时效客体与物上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对消灭时效客体作粗浅探讨,分析了国外的立法模式,指出消灭时效客体应限于请求权的理由,进而从研究请求权的体系入手,进一步阐明哪些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并着重探讨了消灭时效和物上请求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6.
近年来,我国现实的性贿赂现状触目惊心,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应该纳入刑法予以制裁,性贿赂成为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对设定"性贿赂"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7.
知识分子的地位随着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几经变迁,由客体地位逐步向主体地位转变,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进行考察,有利于推动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58.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和义 《知识产权》2004,14(1):20-24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是知识产权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国内立法所确定客体的范围入手,概要介绍了国内关于知识产权法律特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本文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分析了现有观点的缺失,最后提出只有在知识产权客体的范围达成共识后,以知识产权的全部客体为研究对象,在严格区分法律特征与法律性质的语境下,研究出知识产权法律特征的结论才真正令人赞同和信服.  相似文献   
15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空前觉醒,视教育对象为客体的观念已经明显失之偏颇。从现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思想出发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0.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和类存在物决定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对象性的关系。在这种对象性的关系中 ,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之成为历史客体 ,而历史客体又是人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 ,人可以直观自身的物质本质力量、思维能力、情感力量和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