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4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翻开中国法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紧随着法制的发展,法律文书也随之萌生和发展起来。按照我国通常的历史分期,裁判文书同样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各阶段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性。本文就近现代的裁判文书发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2.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尽管中国法制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国法制史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即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外,还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从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法律思维能力。本文以《宋代法律制度》一章的教学为例,探析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该书使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之独特和多姿多彩、中国古人对法制的理解、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当然也包括中国古人在法制追求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35.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稳定政权的第一个国际化大城市,外侨人口众多,犯罪率高,法律纠纷量大。从1946年—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法院受理外侨刑民事案件分别为447件和813件,占其所受理的刑民事案件总数的8.3%和14.7%。法院在涉侨审判中以民国法律、解放区的革命政策法令、苏联法以及外侨的善良风俗作为审判依据,有效地解决了纠纷,维护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6.
37.
任何知识体系都会有很多起点,比如历史的起点、逻辑的起点或者实证的起点。然而,在这众多的起点中,历史的起点无疑起着奠基的作用。人类从树上爬下来,从伊甸园中走出来,就有了自己的历史。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一些民族何以被一种似乎不可知的力量推向他们本身也未曾料到的结局。”“每个民族都留有他们起源的痕迹。他们兴起时期所处的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一切。”  相似文献   
38.
清代习惯法是以法律社会学视角考察清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极好例证。本文以学者们对清代习惯法所体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论研究为例,探讨法律社会学方法作为研究的新路径,在清代法制史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对法制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论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议会政治在中国政坛上三起三落。议会政治在民国初年从兴起、发展到最终被彻底否定 ,主要原因有三。第一 ,具有悠久历史的权力一元化政权体制和政治传统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同时 ,民国初年国家统一大业的发展也需要保持高度集权的权力一元化体制。第二 ,代议制政体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第三 ,议会内部政党政治的非理性发展 ,以及议会在确立自身社会基础方面的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40.
略论春秋刑罚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祥民 《法学研究》2000,(3):148-160
本文以《左传》、《国语》等文献中的大量例证为基本材料 ,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分析了春秋刑罚与战国以后刑罚的不同之处 ,认为春秋刑罚具有非法定性、非必行性、非规范性和半国家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