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6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1440篇
中国共产党   369篇
中国政治   703篇
政治理论   180篇
综合类   3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侵权责任难题,学界起码达成了当前不宜赋予自动驾驶汽车法律主体地位、生产者一方需要承担产品责任、责任保险配套至关重要三项共识,但对于使用人一方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承担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则存在诸多分歧.在民法典有意"留白"的情况下,存在立法论与解释论两种规制路径.立法论有助于从根本上配套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规则,同时民法典第1208条也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预留了"补白"空间,未来可以构建本土化的无过错保有人责任,以保有行为取代驾驶行为作为归责依据,顺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从维护民法典权威以及制度延续性的角度来看,解释论路径也有其必要性,可以引入"理性车"标准来丰富"机动车一方"过错的判断,克服自动驾驶取代人工驾驶带来的归责窘境.  相似文献   
932.
读者:我想问问,我身为父母,能给我的子女自创一个姓氏吗?法律能认可吗?刘志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民法典》中寻找答案。《民法典》第1015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93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清理涉及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为契机,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施行的原有4个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基础上,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涉及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作清理整合。  相似文献   
934.
《行政论坛》2021,(6):144-150
2020年,法国通过了《法国全民退休金改革法案》,试图整合"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引发了激烈对抗,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陷入自反性困境。罗桑瓦隆认为,社会保险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即通过再分配减少身份特权不平等,在"无知之幕"下实现个体相似性平等。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使"无知之幕"被撕开,差异性成为平等的新内涵。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冲突的实质是逐渐显性化的差异性特质与普遍性制度要求之间的矛盾,即福利国家遭遇的第二次平等危机。而差异性平等的实现无法再单纯依赖再分配,需要以关系平等重塑福利国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35.
民法典中,有一个“人”字格外引人注目。人格权编此次首次独立成编,被称为民法典中最大的创新。首次触典的人格权编共有6章51条,篇幅近5000字,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予以整理收纳,强调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确认和严格保护,郑重传达出了对个人的极大关爱,要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那么,这个闪耀着“人”字光辉的-编,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值得探讨呢?  相似文献   
936.
艾尔肯 《河北法学》2020,38(1):95-107
我国正在起草和制定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修订和完善了医疗损害责任的部分规则,使医疗损害责任规则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保持法律规范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有必要完善知情同意规则、规定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认定标准和考虑的因素、多个医疗机构的损害责任、误诊损害责任、医师外出会诊损害责任、完善医疗产品责任、远程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会丧失损害责任、医疗管理损害责任以及医疗损害限额赔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利用制定民法典的契机,采纳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提出的有效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建议,修改和完善《侵权责任法》确立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构建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法律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37.
担保借款双重诈骗案件中"后骗"行为是否以诈骗犯罪论处在实践中和理论界均存在严重分歧。对其定性的关键在于担保权是否有效,进而影响财产损失的认定。有罪说忽视了担保权在财产损失认定中的价值,由此得出的定罪结论不妥。无罪说的优势在于"有担保则无损失"的认定思路,但是主张担保权一律有效从而没有财产损失,也并非没有疑问。担保权是否有效要结合三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来判断,《民法典》的颁布也为担保权的效力判断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此类案件中三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在构造上并不完全相同,基本可以划分为直线形构造和三角形构造两种。直线形构造案件中,出借人能够善意取得担保权的,行为人的借款行为不成立诈骗犯罪;三角形构造案件适用第三人欺诈理论,出借人当然取得担保权,行为人的借款行为不成立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938.
程啸 《比较法研究》2021,(3):138-151
我国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属于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实现程序,该程序性质上属于非讼程序.人格权禁令程序是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一般化,二者属于一般与特殊的适用关系.人格权禁令程序与行为保全程序存在差异,不可互相替代,申请人可自由选择适用.人格权禁令仅适用于人格权而非所有人格权益的预防性保护.适用人格权禁令的一项重要要件即"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应从被侵害的人格权的类型及人格权主体遭受的损害类型的角度加以理解.人格权禁令不以网络侵权责任中的通知规则的适用为前置程序,法院在审查申请时亦无需考虑申请人的胜诉率.人格权禁令申请错误的,申请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法院采取的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的类型应当依据被侵害的人格权的种类及违法行为的类型等因素并遵循比例原则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939.
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国家法制的现代化都不能彻底抛开历史,也不能抛开其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样需要对曾经深刻影响世界法制进程的两大法系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940.
方约 《同舟共进》2011,(3):23-23
翻阅旧报,一则旧闻饶有兴味。三年前,法国巴黎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向一位男子伸出手去,想和他握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