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8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1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篇
法律   4506篇
中国共产党   736篇
中国政治   2197篇
政治理论   329篇
综合类   153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涉疫犯罪惩处中,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罪过形态的判定属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罪主观罪过形态的判定基准应为,行为人对"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结果有无认识,以及对之持何种态度。基于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法沿革的历史考查,通过对本罪进行体系性解释,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依据最高司法机关的权威观点,本罪的主观罪过应当是且只能是"过失"。针对"过失说",批评者从刑法谦抑、立法表述、体系协调、共犯处理、处罚漏洞等方面提出的批判并不成立。"故意说""混合说"等其他学说也存在明显问题。因此,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罪过形态应为过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奠基于马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并且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并始终秉承服务于人民的阶级立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教条,而是高度包容和开放,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开放性和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批判力、回应力和引导力,理论更具生命力和科学性。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吸纳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投稿须知     
《法学》编辑部 《法学》2020,(4):I0001-I0001
《法学》编辑部已正式启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向本刊惠赐稿件的唯一官方途径是登录http://faxuetougao.ecupl.edu.cn。作者投稿时,请在“作者登录”栏注册账号,并按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查稿和改稿。编辑部收稿后依学术期刊惯例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在投稿过程中,如有问题,可电话联系021-62071924。  相似文献   
14.
15.
王钢 《法学》2020,(2):3-21
真正的不作为和不真正的不作为都可以构成正当防卫意义上的不法侵害。单纯不履行民事债务的,也同样。当行为人的不作为与即将造成的法益损害间不再存在显著的时间间隔,或者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导致自己丧失之后履行作为义务的可能性时,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已开始。行为人以不作为的方式维持对法益既存的危险状态,且这种状态的延续仍然在提升对相关法益的危险或者扩大法益损害的范围,则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就尚未结束。对不作为之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受防卫必要性要件的限制,只有在其客观上确属有效制止不作为之不法侵害所必需的手段时,才能通过正当防卫合法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06,(6):6-6
自2001年开始,我国在全体公民中实施了第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必要从2006年到2010年在全体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为此,特作决议如下: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传播活动的法学特质、信息传播法律关系的特性、信息传播法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信息传播法学的现实性和发展性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信息传播法学的研究状况,论证我国信息传播法学体系的建构,指出信息传播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传播法制和传播职业道德,并强调运用法学、伦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拉兹的法律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渊源论和法律权威理论是拉兹法律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是其法律分析理论的基本立场 ,而后者则是他研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的结合点。他提出了服务性权威观 ,认为权威的作用应该在于为被统治者服务 ,法律的权威作用则在于仲裁与媒介。最后 ,本文分析了拉兹法律权威论的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背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外的和中国的、传统的和主流的法律关系理论的追根求源和分析,提出了“要区别法定关系与法律关系、现实关系与想象关系、原始关系与侵权关系”的观点,主张法律关系向法定关系靠拢、想象关系与现实关系脱钩、侵权关系与原始关系分开。提出了狭义的法律关系和广义的法律关系的概念。主张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行为(包括行为状态等各种行为)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既包括主体之间的人与人之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又包括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这种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是一种广义的法律关系,环境资源法所调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资源法规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法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