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2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4381篇
中国共产党   1794篇
中国政治   2995篇
政治理论   1172篇
综合类   20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144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718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全球治理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加强,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将退出历史舞台,被全球社会所取代,建立超国家政府来协调各国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一定现实可能性,但受到众多因素制约。经济层面,市场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提供了全球治理的经济动因,但它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政治层面,国内民间社会的发展日益超越国界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市民社会兴起时保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易放弃国家主权或不合时宜地削弱国家权力。意识层面,对世界共同价值观念的追求,作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发挥作用,但民族意识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仍是作出政治判断和行为的基本标准。不可否认,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现象,但全球治理描述了纷繁复杂现象的一方面,而没有囊括其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212.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不应被视为是一个空洞而时髦的新概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言人,法律人的基石作用必将足显彰弥.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关键在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质,并在其内部传承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伦理.  相似文献   
213.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表现为经济范畴的制度变迁。然而,制度的调整带来了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和伦理问题,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制度伦理分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14.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作为经济伦理学得以存在的基本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与伦理学引发了激烈争论和深入探讨,并在国内形成了如二律背反说,内在相关说、对立统一说等一些观点。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多维度探讨,有助于建立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前提与思维平台,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5.
伦理管理的价值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群 《理论探索》2005,4(4):74-76
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体现伦理理念和手段的管理。从伦理价值层面去思考,价理管理是更具人文性、价值性、理想性的管理,它带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伦理价值功能的实现,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其次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最后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16.
每年“两会”雷打不动的六大报告中,最有看点、最有争议、最有悬念的就是“两高”的工作报告.2015年“两会”,“两高”工作报告曾收获2000年以来最佳“战绩”.今年的“两会”,首席大法官和首席大检察官刚刚作完工作报告,各方面对“两高”的关注就已开始急遽升温.“两高”报告为什么如此受关注?笔者从十年的旁观经验,初步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217.
姚远  姚宁 《当代贵州》2014,(4):54-55
正细致、全面、规范的党建工作成为建设"人民满意法院"的强力保障。只有强内在、优队伍、用真心、办实事,才能让每一位群众都满意。2014年1月,贵州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省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在全省政法机关群众满意度测评中,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人民法院满意度达100%,排名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218.
刘新庚  曹关平 《求索》2014,(1):81-86
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公民生态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事关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公民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至少包含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等三大方面。应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与建构逻辑,即生态道德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性因子,生态法律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保障性因子,生态日常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养成性因子。  相似文献   
219.
法律是什么?对于一部分来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来说,法律似乎是一种预测,预测法院会怎样处置他的行为,从而避免对他不利的后果;而那些对权利义务的服从和遵守,与其说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还不如说是对违反了关于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可能招致的物质后果的惧怕。请看,法官为您解析——  相似文献   
220.
由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伦理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在"人对动物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道德义务"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人们用来证明"人对动物不负有道德义务"的几种常见理据的批驳,为人们认可并接受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扫除了重要的理论障碍。不伤害动物是人对动物负有的一种初始义务,这一义务蕴涵三个伦理内涵:伤害动物的有错推定论;伤害动物者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能够获得伦理辩护,伤害动物也不是人的一种权利,而只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在对人的义务与对动物的义务发生冲突的场合,应遵循三条权衡原则,即自卫原则、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伤害最小化原则。人们对野生动物与对驯养动物的实际义务是有差别的,对前者的实际义务主要表现为不干涉,对后者的实际义务则主要表现为关心其福利。推动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