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168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正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正在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和司法执法的不公正、守法成本较高、“执行难”等现象的存在,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性转变。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变化的途径也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和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2.
于熠 《法制与社会》2010,(34):217-218
高校管理制度是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高校管理制度放在中国法治建设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究依法治校与高校学生管理协调统一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聂荆宁 《法制与社会》2010,(36):144-145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健全民主和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特别要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以"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维护司法公平,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为核心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4.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在于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主动接受和意识性内化。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增强有效的自我保护,对我国的社会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在我国走向法治化的进程中,未成年人应该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代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不容乐观。由于法律课是未成年人接受法律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从中学法律课的角度对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正>农二师十八团渠管理处女职工委员会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经常组织女职工学习有关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在每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还与处行政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  相似文献   
107.
晏洛莎 《中国公证》2010,(12):10-11
为树立公证行业良好形象.提升公证公信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增强民众的公证法律意识,中国公证防会于2010年8月《公证法》颁布五周年之际,组织全国公证行业围绕“8.28”《公证法》颁布日集中开展了一次公证宣传活动.各地方公证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基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积极响应.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杜国伟 《天津检察》2010,(1):58-59,63
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检务公开”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让民众监督检察权的行使,参与程序决定,培养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弘扬了法治精神,扭转了检察人员旧有的执法观念,树立了公正执法理念,提高了公正执法水平。然而,在这一制度实行中也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0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4):105-105
王绍臣、于进水在2005年1月31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该文认为,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政府和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培养全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该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民主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正、公平、正义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0.
《公民导刊》2008,(4):38-38
作为法律类的新闻期刊,我们常常收到读者关于权利、保障、赔偿等法律方面的问题咨询。从本期起.我们特邀周何停律师对这些问题给予简要解答。期望能起到释疑解惑、提升法律意识和公良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