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168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传统观念认为,我国农民法治意识淡薄,对法与法治不了解、不接受、不依赖、不信任、不尊崇。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与农村法治化进程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法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民对法与法治的信任和信心,但农民对法与法治的了解、认同、接受、依赖和尊崇程度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其守法意识、维权意识、诉讼意识也有所增强并逐渐趋于理性,农民的传统法律观念正逐步被现代法治意识所取代。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阶段的农民法治意识状况,对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评价,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农民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2.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91个民族,在当前整个世界处于民族关系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氛围之下,民族关系相对紧张,民族矛盾较为突出.不管边疆地区还是首都地区,饿民族关系现状都不容乐观.俄罗斯需要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族文化自治,满足民族平等需要,理解、培养尊重他民族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落实迁徙自由权并使其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3.
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道路交通、良好的交通秩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这些又必须靠科学而严密的交通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警察法律素质较低、执法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尽快造就一支法律素质较高的交通警察队伍以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4.
“我们的辉煌和忠诚。在于我们的无私奉献。”——摘自一位法官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55.
乡镇基层依法行政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依法行政 ,需要加大普法力度 ,努力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 ;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质 ;需要努力改善基层干部的行政执法环境 ;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56.
刘金辉 《中国司法》2000,(10):26-27
自去年6月份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法律三进家”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稳定和发展,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冯文海同志对此专门作了批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示在全省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该市开展的“法律三进家”活动,围绕“家”做文章,综合普、学、用、守法等环节,使法律真正进家八户、家喻户晓,推进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进程,是一种崭新的、十分有效的普法形式,谱写了普法…  相似文献   
1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为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框架的指导下,从构建优质的法治环境、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家庭的渗透作用、提升大学生个人法律信仰和法律认知能力等四个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58.
对"民情"与"法理"这一对范畴的阐释与表达已经成为当下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的基本命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表征司法改革的成功推进决然离不开普通民众的参与,而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回应又是由其法律意识所决定,所以我们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揭示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状况,以其作为构建司法改革路径之重要据理,以调适普通民众建构和理解的法律性与官方权威建构的法律性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法律的公共空间———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一书中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工具,在普通民众"敬畏"、"利用"抑或"对抗"的法律意识图景中阐释其对于我国司法改革的裨益。  相似文献   
159.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缺乏民主法治的历史传统阻碍了法律意识的形成;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尤其是司法腐败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现行法制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大学生不能受到足够的法律知识教育;大学生日常功利化的学习也是引起自身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教育部代表国家和政府从宏观角度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优化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觉醒,内心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0.
全民法律意识亟待增强。加强立法和提高立法质量,切实执法,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宣传,强化执法监督,提倡讲案学法,加强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等,都能有效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