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168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公安机关向证人取证是依法进行的一项专门性业务活动。然而,在近几年的公安工作中,许多证人由于有惧怕心理,本位思想,情谊症结,对立或不信任等心理因素,不愿意提供证言,甚至拒绝作证,使案件取证工作进展迟缓,影响案件的调查和审理。  相似文献   
52.
大学生法制观念剖析及其强化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深入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江明辉 《法制博览》2022,(11):160-162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缓解社会就业人才缺口的重要基地,但是就目前高职学生在社会就业中的表现而言,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从而使高职学生置于极为不利的发展处境.之所以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受到挤压和伤害,主要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所致,当然还与高职学生自身的法...  相似文献   
54.
冯晶 《法学研究》2020,(1):27-51
传统研究重视“法的供给”视角,致力于创设“良法良制”。通过转向“对法的需求”视角,本研究基于支持理论和法律意识理论,访谈了142名四类常见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本研究发现,当事人对司法的信赖分为“特定支持”和“普遍支持”两个维度。负面的诉讼经历仅会降低当事人对主审法官(法院)的评价(特定支持),尚未削弱他们对法院系统及司法制度的评价(普遍支持)。此外,当事人可以被进一步分为“门外汉”和“入门者”。前者不信赖法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法律意识与司法制度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和矛盾;“入门者”的意识则限定于法律体系内,只在意法官的审判质量。随着司法系统的日渐完善,“入门者”对司法的信赖有望逐步提升。但“门外汉”则需要通过“知情(法)受益”这一过程先转化为“入门者”。  相似文献   
55.
郭玉才 《学习论坛》2000,(12):14-15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屡治不愈,根本的原因是一个体制问题。因此,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不能在浅层次上循环往复,更重要的是应从深层次上探究机制性的原因,釜底抽薪,才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农民负担过重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宏观分配政策有的方面不合理,明显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倾向。现行的“五统三提”制度是在八十年代撤社建乡时形成的。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国家拿不出足够的财力来支持乡镇政府履行其职能,只好通过向农民提取集累和集资来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由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56.
刑事法律文化理论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课题 ,是我国法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总结 ,它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法学理论 ,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必需。本文试图从刑罚权、刑法体系、刑法罪名、刑罚体系、刑事法律意识方面探究中国近现代刑事法治的变化 ,,展示新中国刑事法律文化的成就。  相似文献   
57.
中国早在国家形成初期就注意法律的制定和运用,从先秦到清末都重视成文法典的公布和宣传,力图使官民知晓。在明清两代,国家对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更是重视。统观传统中国的普法活动,兼有经验和教训可资参照,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薄弱。传统中国对法律制定与宣传的重视、历史上普法活动的效果及其与法律秩序的关系,以及对这一活动研究的意义和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方法论问题应先行研究,以期为认识当代中国的普法提供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8.
莫丽萍 《学习月刊》2012,(24):65-65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意识虽然有所提高.法制观念也得到较大增强.而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不断发生则表明.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还相对缺乏.也反映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李刚  邢学旗 《法制与社会》2011,(17):293-293
法律信仰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发达与否的基础标准,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法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本文在详细阐释法律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力图从正面来说明法律信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0.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14,(4):47-48
<正>全国妇联"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在京举行。由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国妇联法律帮助中心、北京市妇联联合主办的2014年"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在石景山鲁谷社区隆重举行。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出席并讲话。她指出,女性在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妇女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妇女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还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平安与幸福,甚至可以带动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