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168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开展普法教育、搞好依法治校是一项开拓性、探索性工作,是学校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重要改革,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广大中小学校在各级教委和普法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开展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增强了教职工和广大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一)领导重视。随着全民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各地把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  相似文献   
92.
不可否认,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埋下大量的制险源,加之人们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的淡薄,由此引发的过失犯罪率不断攀升,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刑事司法尤其是理论研究上,都应该加强对过失犯罪的惩治和防范。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学说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认为对于过失犯罪也应纳入共同犯罪的理论研究中。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阐述,并且在分析学生法律素养状况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4.
司法改革的讨论在当今十分热烈,然而对司法的执行者——法官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关注不够。本文试图从法官法律意识的概念出发,剖析当前法官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而提出法官法律意识必须现代化,并对这种现代化进行定位,探讨塑造条件。  相似文献   
95.
起源于罗马法的公益诉讼于上世纪末在我国崭露头角。近年来,有关公益诉讼的案件层出不穷,学术界的探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大量的公益性案件屡诉屡败。如何合理并有效保护社会公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国公益诉讼困境的基础上,对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
行政法关键词三十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统计、分析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共7个行政法关键词,在1978年至2008年期间的中共全会文件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工作报告、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部级领导言论中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相关度,可以发现,官方和高层领导的行政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不过,其对行政法制建设的关注也表现出重原则轻制度、重行为轻监督的特点。同时,关键词“潮起潮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法治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97.
农民进城务工,不仅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如何引领农民工同法制建设的步伐相协调是社会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8.
诉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是制度现代化的理念基础。学界对诉讼法律意识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类型,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定义在于对法与法律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看法,而根源在于对法是持一元观还是二元观。不同类型的诉讼法律意识应当有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区分两种类型的诉讼法律意识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实现诉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本文对目前我国社会较普遍存在的厌讼、偏差的程序正义等诉讼法律意识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9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基层执法者是基层执法工作的主体,处在党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基层执法者的法律素质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0.
法律事实的含义   事实,汉语词典释义为:事情的真实情况。关于“事情”,该词典则释义为: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如果撇开人们的主观因素来看,其本质特点应为客观实在性,我们将这样的事实叫做客观事实。   人们生活中所称的事实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实感知的结果,渗透了人们诸如认知能力、道德品德等主观因素,我们把这种事实定义为一般事实。   如果用法律的标准对一般事实做出评价,能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产生意义和影响的,我们则称之为法律上的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客观事实近乎于理想化的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