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904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454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3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具有其正当性。在实践中,应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由于网络时代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冲击,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某些法理知识生产具有“世界化”的特点。对这种特点进行探讨,可以深入理解民国时期法学的“全球意义”,可以深入理解这些生产和其时多元微观中国法律法学活动因素的相互关联。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探讨,以及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可以确立一种对近现代中国法学的新型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开篇先介绍了中国判决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接着分析了判决书说理不清的制度成因。然后在借鉴两大法系判决理由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现实,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院校党史教材和国内诸多史书论著,普遍认定“毛泽东思想两个建议”的史实。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概论》、《彭德怀自述》等有关“两个建议”史实不同版本的比较论证分析,可得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后期的两个战略性建议,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史实结论,否定国内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认定的普遍观点。  相似文献   
15.
据“临床”观察,大凡东窗事发的贪官往往会心甘情愿地患上一种特殊的“健忘症”,该症通常发作于被调查、讯问的场合,症状主要表现为贪官对自己索贿受贿所得的明显超出其工薪收入的巨额财产之来源以遗忘为由拒不交代或百般狡辩,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信口雌黄。诱发贪官“健忘症”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两点:其一,趋利避害。从人性的角度讲,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和人之本性所在。一般而言,行贿人与受贿人系一对互为存亡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存在着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完善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方面,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一些立法听证规则,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完善中国的立法听证制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立法听证的适用范围;立法听证主持人的规定;立法听证参与人的资格及其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其框架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附件和对协定方具体义务承诺的要求中,第一次提出了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平衡的概念。GATS中所倡导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原则,体现了经济主权、经济公平与互利及全球合作的精神,也昭显了自由、安全、公平、整体利益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焱 《前沿》2005,87(3):32-35
传统逻辑将谬误理解为“对逻辑规则的违反”, 这个界定是从狭义论证的角度考虑, 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非形式逻辑则对论证予以广义理解, 在此基础上, 从论辩的角度讨论谬误, 谬误从而被视为是“对交际规则的违反”。这种对谬误理解的转变一方面是谬误理论自身的发展, 同时对我们从全新的视角认识逻辑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周云强 《党课》2007,(8):55-55
讲授党课时,授课者为了论证观点、解释概念、阐述道理、活跃气氛大都要举例。举例应力求真实、准确、贴切、生动。那么,讲课时举例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20.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