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2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3篇
法律   273篇
中国共产党   296篇
中国政治   1134篇
政治理论   151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许维安  叶芍 《河北法学》2012,(4):129-133
我国海上犯罪体系指由国际刑法规范和我国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具体涉海犯罪构成的统一体。我国现行海上犯罪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难以适应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之需要,亟需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62.
国办函[2014]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3.
《外交评论》2017,(3):77-108
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相似文献   
64.
台湾学生住在青岛大学,宽阔的道路、高耸的大厦,让台湾学生感觉到这个大陆沿海城市跳动着的现代脉搏。然而,当被问及对青岛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台湾学生们都说是八大关的欧式建筑和新鲜的青岛啤酒。  相似文献   
65.
浅议构建海事行风建设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春英 《今日海南》2006,(11):41-41
海事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规赋予的水上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的执法权,还担负着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等管理职能。近年来,全国海事系统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文明活动和保持共  相似文献   
66.
随着全球海洋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日趋严峻,现行以国际硬法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而海洋事务的重要性、复杂性与敏感性,使得无论是修改现行的硬法抑或是出台新的硬法都难以一蹴而就。国际软法凭借更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国际软法缺乏强制约束力,其在实践中存在权威性不足、加深集体行动困境以及加剧现有治理体系碎片化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国际软法的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应不断探寻优化路径,包括努力提升国际软法制定的正当性、合理设定国际软法遵守的奖惩制度以及积极推进国际软法与硬法的衔接适用。作为正在迈向建设海洋强国征程的新兴大国,中国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软法的制定,积极利用与搭建助推国际软法发展的话语平台,科学选择国际软法介入的治理领域,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7.
抗战胜利后不久,日本经国民政府允许,重新进入中国近海捕鱼。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予以谴责,并领导沿海解放区开展对日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建立起军事护渔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联防体系。1955年中日签署渔业协定,海上斗争暂告缓和。岸信介上台后与华交恶,中共“以打促谈”,发起对日远海渔业竞争,迫使日方重回谈判桌前。整个过程中,中共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斗争策略,维护了中国在东、黄海的领海主权和捕鱼权。  相似文献   
68.
焦兵 《国际展望》2015,(2):127-145,150
对于由某一族群主导的中央政府与国内其他族群发生的族群冲突,通常的理论解释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不满以及其武装反抗能力。但是,这种研究路径不能解释为什么冲突双方不能达成反映双方实力对比的妥协方案以避免族群冲突。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有必要关注冲突双方的战略互动。在战略互动过程中,族群冲突双方对彼此实力、意图和战争决心的评估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阻碍双方达成基于真实实力对比的和平协议;即使双方掌握对称信息,但由于担心彼此不能真正履行和平承诺,同样阻碍和平协议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冲突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可能具有不容妥协、不可分割的价值。和平谈判的失败意味着族群冲突的爆发。因此,要防止族群冲突的发生或重建战后和平,第三方的调解和安全保证至关重要,这对于中国介入非洲的族群冲突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9.
从安倍晋三二度当选首相到菅义伟执政的近十年间,日本将加强海洋安全合作作为深化同东盟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并通过采取分门别类的方式和积极主动的举措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这既反映了它谋取地区海洋利益实现海洋国家目标的内在战略需求,也是遏制中国崛起及其日益增强的海洋影响力这一"外部因素"驱动的结果,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印太战略设想进一步提升了东盟国家战略地位这一地缘层面的考量。由于受到自身"大国平衡战略"的制约、"选边站位困境"及中国新安全观的影响,东盟国家在实践中并没有对日本的相关举措表现出一味迎合的态度,这也使得未来双方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进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0.
一国的海洋文化对海洋法制建设的内容、进程、范式存在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进程来看,起步虽晚,但总体上保持曲折中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法制建设在各个阶段根据所处时代的客观形势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发展和完善,而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当属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海洋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