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5篇
法律   585篇
中国共产党   1427篇
中国政治   2791篇
政治理论   353篇
综合类   5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基层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与金融的协调互动,在推动改革与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和落实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基层央行要进一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宏观政策指导,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基层央行必须坚持既要防止信贷总量快速扩张,诱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过分强调风险,使信贷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则。一是要搞好货币信贷政策的宣传。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  相似文献   
932.
933.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又日趋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应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公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34.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类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向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方向。要想使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建立把现代的发展与将来发展结合起来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35.
地方立法与风俗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立法与风俗习惯反映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目前地方立法对风俗习惯的调控仅仅具备技术和制度条件,国家法在实践中面临民间重组的命运。地方立法难以深入风俗习惯的内部是因为风俗习惯的属性,两种不同的信任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基于此,地方立法对风俗习惯的调控一般只能通过吸收和变通两种方式来实现。而要突破这个禁忌,只有选择调整决定和影响风俗习惯的背后的因素和条件的路径,即对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个体的调适,达到地方立法对风俗习惯的调适,改良旧的社会生活秩序,或建立起新的社会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936.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6,(7):4-4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937.
海南是海洋大省。早在1990年,为了更为集中、便捷和高效地解决海事海商纠纷,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特于海口设立海口海事法院。海口海事法院成立后,依法审理了大量的海事海商案件,为海南省航运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938.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939.
<正> 捕鲸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早在12世纪,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巴斯克人就在比斯开湾猎捕露脊鲸。由于近海资源的减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捕鲸者开始向远洋扩张,16世纪时抵达北美海岸;17世纪时英国和荷兰的捕鲸船甚至在北冰洋水域作业。18世纪抹香鲸渔业活动兴起,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新兴产业;美洲捕鲸者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从大西洋一直捕猎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另外,日本人也自1675年开始捕鲸。这种大肆捕猎活动使鲸类自20世纪开始就已严重减少,而且捕鲸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鲸资源的衰退。这种影响波及至人迹罕至拥有大量鲸类的南极海域。  相似文献   
940.
吕昌河 《中国减灾》1998,8(3):36-40
黄河中部地区包括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银川平原。这里气候多变,降水不稳定,人地矛盾大,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我国环境灾害最突出和亟待整治的地区。1区域环境概要该区域气候属温带的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0℃,1月气温-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