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关于孟子义利之辩的释义在学界有不同的声音,儒学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孟子义利观的理解。在综合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孟子的义利观,有助于真正理解孟子义利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232.
词的语用义的终结语义其实质就是词义的合理变异,其不仅仅在于词语意义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它使话语传递出高密度、深厚度和丰富性的表情信息和美学信息,彰显着较高的修辞价值。而这种修辞活动与思维手段有关,是种种思维活动在不断推进中呈现的运动轨迹。其中,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词的语用义修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3.
保险标的转让对保险合同的影响,有"对人主义"与"对物主义"两模式。前者以"诚信"为核心价值,在逻辑上更为严密;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保险利益的复合性,存在冲击民事法律基础理论、损失法律效益的缺陷。因旧《保险法》规定过于简陋而造成法律实践上的缺陷,新法则摒弃"对人"转而改用"对物"模式,但这并非理想的立法选择。理想选择是,坚持"对人"模式并辅以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关系修正有关规则。  相似文献   
234.
江曾培 《新湘评论》2014,(18):48-48
法国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鲁维诺瓦的名著《礼貌史》中文版近日在上海问世。此书显示礼貌在法国的历史蜿蜒曲折,时起时落,有高峰,也有低谷,18世纪大革命时期,还出现过反礼貌运动。所以要"反",是新兴资产阶级中一些人认为,"礼貌都和旧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是一种装出来的美德,或是用来维护尊卑高下的不平等。其时,"雅各宾主义摒弃一切礼貌,废除了所有的礼仪用语。"然而,这种倒洗澡水连儿童一道倒掉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反弹。  相似文献   
235.
张祖华 《前沿》2012,(13):97-100
义利关系是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义利关系在企业中集中体现为道德与资本的关系,探讨义利关系对于道德资本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正是从义利关系入手,以义利关系的四种价值取向为路径,对道德资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资本理论逻辑、"义""利""博弈"的道德资本生成逻辑和赏善罚恶的道德资本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236.
见义勇为自古就为道德和法律所倡导,但如今,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见义不为现象的发生有其原因。见义不为是否入法也值得商榷。见义勇为行为在民法上虽然具有无因管理的属性,但仅用无因管理制度规制见义勇为是不完全恰当的。本文在对道德和法律存在的灰色地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法、民法以及道德和法律的互补,提出对见义不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37.
林劲标  杨虹 《中国审判》2010,(12):66-67
一女大学生在被“借腹生子”,因无法割断对儿子的思念,将“委托方”告上法庭索要抚养权。  相似文献   
238.
239.
廖燕是清初著名学者,也是倡导思想解放的启蒙思想家。所撰《明太祖论》,不失为一篇反思历史、尖锐抨击专制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杰作。该文将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与明太祖之“制义取士”作了巧妙对比和深刻剖析,点明两者方式虽不同,但愚民的目的却完全一致。秦之焚书,欲愚天下而人卒不愚,旋即灭亡;而明之八股取士,使人日腐其心,耗尽才智,陷于愚而不自觉,“故日明巧而秦拙”。这些精辟论断,具有深刻的警世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40.
赵小鸣 《长白学刊》2008,(1):157-158
作为正义概念的最早赋义者,柏拉图曾经明确从理念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的理念是一种超验的东西,不能用感觉来证明其存在。尽管正义的这种极端超验的性质妨碍了它在宪政秩序中的实现,[1](P4)但是,柏拉图将正义超验化这一点本身却反映了对于他来说正义具有道德理想的性质,而且这种道德理想是人们难以企及的。柏拉图想在城邦中,想在公民身上找到一个绝对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