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53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使原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之中断,也使传统的社会运转体系和社会思维模式遭遇空前挑战.社会精英趋向多元,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回落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士绅阶层的分化和政治参与多元化的加强,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原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关系,并进而激起强烈的社会震荡.原本自我改良的清末新政,结果却愈改愈乱、愈革愈糟,不仅从内部加速了清制的终结,而且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2.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赴俄华工名像手本(中文、俄文),其内容不仅包括华工的身份信息、出入境签注,还附有俄国雇用中国人的规定,作用和性质与劳务身份证明、护照相似,是研究俄国华工历史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3.
吴承仕,字检斋,号展成,1884年3月20日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吴承仕入私塾读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1901年,17岁的吴承仕与其父同榜中秀才,翌年又应试中举人。1907年,吴承仕以殿试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被钦点为大理院推事。民国初年,他出任司法部佥事,但他对当局的腐败风气十分厌恶,任内也只是应付而已。从这时起,他开始对中国历代典章制度、“三礼名物”(经学)进行比较系统的涉猎,后拜章太炎为师。  相似文献   
24.
清末志士仁人道德批判所涉内容甚多,其中最要者有三:一是理论清算封建道德的负面价值,如揭露三纲等旧道德有悖近代人权,抨击纲常名教等伪道德培育奴性人格,剖析了纲常名教假道德严重危害社会等;二是无情痛斥现实民众的畸形道德,如屈从王权愚昧至极,自私自利推诿依赖,道德虚伪唯利是图,奴性十足为虎作伥等;三是批判新派人士道德堕落,如误读输入的新名词导致民德堕落,新党人士假名道德奊诟无耻,部分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道德沦丧等。道德批判思想成为志士仁人理论诠释新道德和自觉践行革命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25.
陈方正 《南风窗》2013,(5):94-95
可以说,叶晓青是跟随杨月楼"进宫"的:杨的曲折经历正就是晓青从民间社会研究转到宫廷史,从《点石斋画报》转到升平署那1.5万件存盘文件的心路历程。年纪渐长,要怀念的人逐渐增多,面目不免变得模糊,但晓青不一样:她性格平滑如镜,让人猜不透,纳闷不已,但生命竟以最戏剧性方式画上句号,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最初认识叶晓青,是20多年前,筹  相似文献   
26.
追溯俄语教育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历史,必须研究俄罗斯文馆、京师同文馆、俄文兴育学堂、俄文学堂、广州同文馆等几个教育机构的教学概况以及在中国俄语教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间段,以北京和黑龙江这两个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俄语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7.
清末民初的道德救世思潮并非某个阶级、阶层的思想意识,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它大致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国初期三个时期。此一思潮以人为主体,主要围绕道德思维、道德理想、道德精神、道德责任、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等方面展开。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近代志士仁人献身经邦济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8.
清末中西实力失衡,列强在通商续约过程中提出版权保护要求。清政府在涉外版权谈判中面临取舍难题:对外而言,保护外国版权是收回治外法权的条件,但这会导致级差效应,加剧贸易逆差;对内而言,不保护外国版权短期内有助于讲求西学、文明开化,但可能不利于国内相关产业与文化的长远发展。反复博弈后,中外达成了涉外版权的有限保护条款,并得到一定程度的适用,避免了我国在国际法领域进一步处于被动。清末涉外版权谈判可以为我国处理涉外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9.
张勤 《河北法学》2007,25(1):194-200
律师惩戒制度对维持律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起着规范和监督作用.在本质上这一制度反映出律师行业的自治性和国家对这一行业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互动关系.民初北洋政府时期在律师惩戒领域实行的是两级两审制:由高等审判厅推事组成的律师惩戒会是初审机构,由大理院推事组成的复审查律师惩戒会是复审机构.这一时期的律师惩戒事宜几乎完全被司法机构所垄断,律师公会被排除在外.就制度渊源而论,北洋时期的律师惩戒制度是对大陆法系中日本制度的借鉴,而有别于德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0.
清末,随着近代西式警政的建立,警察服装开始使用,并由中式号衣逐步向西式制服转变。1908年,清廷正式颁定西式巡警制服。西式警服的制定完成,是清末警政建设的重要成就,标志着近代警察体制在中国确立。同时,西式警服的制定也是近代警政在中国萌芽、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