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2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166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2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8篇
法律   509篇
中国共产党   1162篇
中国政治   2005篇
政治理论   355篇
综合类   4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孟令哉 《唯实》2004,(6):94-96
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里颇有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刘成信将他的杂文评论结集为《杂文情缘》,不由得让我想起这位“情痴”,他出于对杂文的痴迷,舍掉了绝不是一个指头的“铁饭碗”,走上了前途未卜的办刊之路;为了杂文,他将喝咖啡的悠闲和逛舞厅的潇洒,都变作了埋头于杂文理论研究的孜孜;为了杂文,他奔走呼号,致力于创作队伍的集结;评头论足,检点着杂文园地的篇什;激扬文字,期待着杂文精品的涌现……其情可谓痴矣,其志可谓凝矣,故其文亦可谓工矣。杂…  相似文献   
912.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据有关资料介绍,“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元四时”记载。在民间,诗人正式与广西挂钩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  相似文献   
9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也随之而兴盛。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充分探索了当时女性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如何自我发展完善,也探讨一些与女性权利、命运、地位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为她们树立起崭新的女性观念,并为新时期的女性指明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14.
《山冈》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一个最早样本,它高扬自然主体的思想,认为自然及万物有着生命与灵性,人不能竭泽而渔,应该劳动适度,并以"爱"来缓解与自然的矛盾,进而与自然沟通,基本具有现代生态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15.
如何评估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的位置?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目前宁夏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16.
读书趣事     
秦刚 《廉政瞭望》2007,(10):62-62
往事如烟,少年时代的许多事早已经忘却,唯独读书,特别是读文学书的乐趣记忆犹新,至今常萦回梦中,令我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17.
蓝墨 《今日民族》2007,(6):33-35
艰难求学路1962年,拉木·嘎吐萨出生于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一个非常古老、偏远的摩梭山寨里。故乡很贫困,那里至今未通公路,也没有电灯。那是一片自古以来都没  相似文献   
918.
人物小档案:聂勒,佤族,1991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现供职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多次荣获文学奖,其中诗作曾获青年月刊作品奖、民族文学诗歌奖、边疆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诗集奖等。部分诗作翻译成英文、越文等。著有诗集《心灵牧歌》、《我看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919.
高深 《共产党人》2006,(12):55-55
陈晓燕(梦西)写诗是我离开宁夏以后的事,所以多阅读,只是偶尔在《民族文学》、《诗刊》、《朔方》等刊物上读过几首。人倒是见过两面,一次是在诗刊召集的青岛诗会上,另一次是在深圳创作之家。两次见面都是由贾长厚先生引见,因为生疏,没有太多交谈,只是知道她是宁夏屈指可数的回族女诗人之一。我对陈晓燕女士的了解,仅此而已。她要出一本题目叫《西部的太阳》的诗集,要我为诗集写一篇序文,便寄来诗集的清样。我作为一个在大西北生活了28年的回族,见到一位本民族诗人那么执著而又满腔热情地歌唱那片贫穷却也富饶的土地,真的是由衷的高兴。而今…  相似文献   
920.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