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2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31.
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框架下,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国-东盟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泛亚铁路等为辅助,双方的农产品、矿物产品、电气设备等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3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12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成立时的初衷尚有相当的距离,其中障碍之一是各合作方之间在政治上缺乏信任,而湄公河水资源开发有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是导致各方政治信任度不高的关键所在。目前,促进合作各方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和高度重视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33.
334.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属澜沧江一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28公里,有117条入湖河流,蓄水量28亿立方米。洱海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被大理人民誉为“母亲湖”。  相似文献   
335.
2000年2月12日,东盟各国领导人在泰国首都曼谷建议联合国考虑为湄公河开发制订10年规划。3月25日,东盟财政部长讨论成立地区货币基金组织。4月25~26日,第六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马来西亚古晋举行。11月24日,第四次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加快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加强各成员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36.
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西南各省区市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推进西南地区开放式发展格局的形成,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337.
发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世林 《思想战线》2001,27(4):44-4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国际开发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流域区内各国的合作,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发掘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寻找流域区内经济合作的文化底蕴,阐发其人文精神,既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流域区内傣泰民族文化,理解其精神纽带作用和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推进贝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则是我们发掘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的主旨.  相似文献   
338.
339.
孙杰 《中国审判》2014,(10):21-23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内的6个国家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基于政治、经济等因素考量,将湄公河地区定位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东盟区域内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泰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等6个国家和地区,目的在于加强各成员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从而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340.
正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秩序也在变革之中。面对新形势,把握全球区域合作的新动向,分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对于探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向据WTO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31日,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已经由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