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鸡枞菌多糖,并对其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鸡枞菌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鸡枞菌多糖得率为6.27%,总糖含量为94%;根据体重腹腔注射20mg/kg的鸡枞菌多糖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溶血素水平(P<0.01)、脾指数(P<0.01)、胸腺指数(P<0.05)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体外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g/mL的鸡枞菌多糖可促进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12.5μg/mL鸡枞菌多糖对ConA或LPS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结果表明,鸡枞菌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天然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睾丸组织Catsper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五子衍宗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质量200~22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生精胶囊组,五子衍宗丸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采用连续灌服雷公藤多苷8周的方法复制少弱精子症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atsper1蛋白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atsper1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睾丸组织中cAMP含量。结果 生精胶囊和高剂量五子衍宗丸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中降低的cAMP含量以及升高睾丸组织中降低的Catsper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促进Catsper1蛋白表达并参与cAMP-Ca2+正反馈可能是五子衍宗丸提高精子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失健运型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口臭、舌苔厚度、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异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臭症脾失健运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脉痹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血脉,血液凝涩,脉道不通,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不仁,或见冷、热、燥、湿及水肿,治疗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法包括针刺、汤液及药酒治疗,其预后与正邪盛衰有关。脱疽病因病机为寒冷刺激、房事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情志不遂或外伤,致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肢节失养,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发凉、苍白、疼痛、坏死脱落,早期采用中药内服,晚期手术,配合各种外治法局部治疗,其预后与气血是否衰败及毒邪是否传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5.
戴宁运用活血补肾中药序贯疗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子症,重在调循环促生精,前期使用活血调气方,以化瘀通络为主;后期使用补肾调精方,以补肾益精为主。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精子生成为要,并结合患者病情和体质差异活用中药、成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6.
罗颂平认为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病机是瘀血阻胞、虚实夹杂,以活血化瘀为大法,配以行气、散结、消癥、补肾、益气等。本病为顽固之疾,虚实夹杂,疗程日久,以膏方治疗,缓而图功,可救偏却病。基于上述特点,罗颂平创制膏方“散结养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症导致的痛经、月经失调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 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 1、IL- 6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 1、IL- 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 1、IL- 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 1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 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母草颗粒组(4.3 g/kg)及桃红四物汤高(18.0 g/kg)、中(9.0 g/kg)、低(4.5 g/kg)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判定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A含量。结果 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LP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全血低切变率黏度和高切变率黏度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大鼠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LP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祛瘀作用显著,其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LP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观察圆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 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圆利针针刺腰肌拮抗肌群(竖脊肌和腰大肌)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疗法,穴位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6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量表评定腰椎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内(时点)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572.19,P<0.01),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时、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因素间(组别)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133)。第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7);第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疗效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结论 圆利针疗法的短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长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