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48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753篇
中国共产党   1464篇
中国政治   1671篇
政治理论   955篇
综合类   128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内卷化已经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障碍。内卷化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层自治培育的不断努力与自治性功能弱化之间的悖论;二是基层治理中权力的弥散化与权威弱化及功能性不足之间的悖论。内卷化微观运行的基础是权力共生网络,依凭权力共生网络可以建构三种权力行动逻辑。支配—适应、协同—合作治理理念下的权力运行逻辑虽然迎合了开放、互动、共生、民主的治理主旨,然而行政权的主导色彩与自治权的功能性不足导致其难以避免陷入内卷化的制度困境。基层治理中,亟须培育协调—整合的权力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222.
223.
从宏观层面来看,财政制度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改革逻辑。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古代的统治逻辑、建国后的稳定逻辑、改革开放后的分权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规范逻辑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理逻辑。通过分析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政治学逻辑,可以看出财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着力点是解决最突出的矛盾,改革过程中既要借鉴国际做法,更要结合本国国情。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财政制度改革应该以均衡和高质量为改革重点,提高财政制度改革的创新动力,使财政制度改革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224.
初心和使命既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永恒主题,它强调的是动机,具有目标导向。为人民谋福祉最终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使命强调的是任务,具有结果导向。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必然要把实现中国人民幸福上升到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担负起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新使命,它强调的是天下情怀,是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两者的统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内在逻辑体现为永恒主题、光荣使命和使命升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2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党和国家法律法规、重要文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的系统梳理,全面考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演进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26.
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有一定的价值内涵作为灵魂,也都会以一定的方式讲政治。只有用学术讲政治,才能够避免讲政治的独断论和经验论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用学术的内在逻辑论证价值,确保形成合理的价值追求和广泛的价值认同。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要确保政治方向、提供学理支撑、把握时代脉搏和运用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227.
中国共产党人之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基因和血脉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愿景源自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而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启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而知行合一则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者初心之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使命的理论传导,这构成了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号召,在这一号召的鼓舞下,全国人民向着这一目标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标志。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形成的历史过程,挖掘背后蕴含的历史逻辑,剖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内涵和核心要义,从而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9.
袁炳昊 《世纪桥》2020,(1):56-58,62
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许多,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也十分全面,为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界的研究者们大多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现实表现、当代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有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梳理人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将人学思想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从人学思想是关于人本质的探究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