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东欧国家中,匈牙利是唯一选择渐进式过渡模式的国家。渐进模式与激进模式在转轨的目标模式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政策措施出台的顺序和力度方面不同。由于渐进模式比较符合匈牙利的国情,匈牙利过渡时期的宏观经济较采用“休克疗法”的国家更稳定。匈牙利政府及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成熟的匈牙利,采用渐进的过渡方式,可以避免经济的大幅度波动,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除此之外,出售国有企业,还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资金匮乏的状况,同时政府不再继续对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私有化方式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112.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客观。对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看法比较一致。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学术界基本上抛弃了以下三种观点:其一,陈独秀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钻在革命队伍里的“蛀虫”,当然不能与马克思主义者相提并论;其二,陈独秀从来就没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或改良主义者;其三,当时的陈独秀开始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但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他只是具有初步共产主…  相似文献   
113.
府际关系研究从关注纵向或横向逐步走向了关注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探求理想主义的府际关系有何特征,对反思现实府际关系的缺陷,以及如何走向理想化的网络型府际关系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4.
本轮欧洲民粹主义浪潮兼有左右翼政党参与,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又一例证。尚塔尔·墨菲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运用斗争与抗争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为理解欧洲民粹主义提供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分析框架。本文以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斗争观为核心切入点,论及其提出的论争式民主和激进民主等概念,从民粹主义的定义、兴起原因、影响与应对方法入手,具体探讨如何从政治边界划定与论争式民主的角度理解当代民粹主义的概念与特征;如何运用霸权与激进民主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的兴起原因与当代欧洲自由主义霸权;如何评价民粹主义运动的影响以及当代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善用激进民主,充当反对霸权、反对极端右翼民粹主义运动的先锋。诚然,墨菲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但墨菲重拾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身份和斗争的传统,亦是其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5.
周超 《俄罗斯研究》2019,(6):143-175
冷战结束和东欧转轨以来,中东欧政治发展的最终诉求,无论从中东欧国家申请入盟(EU)的举动,抑或是欧盟国家施加监督和管控基础之上的接纳来看,应当是自由民主制的建立和存续。但是在九十年代的"黄金岁月"之后,中东欧国家的民粹主义势力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尤其是曾经作为转型排头兵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民粹主义不仅崛起而且执政,成功进行了所谓"逆民主化"操作。与此同时,激进右翼势力在中东欧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对于二者的兴起,历来有两大解释要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学界对于二者的实际作用也各有分析,但是结合中东欧冷战后政治发展的实际,社会文化因素的解释力明显更为有效。本文力图分析和概括针对中东欧民粹主义和激进右翼势力兴起的西方主要研究视角,指出其贡献和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6.
基辛格是国际外交舞台上拨弄风云的高手,又是西方国际关系学派中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头号外交家,他推崇的“均势”外交给他带来了赫赫声名,并左右着那个时代美国的外交走向。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成分。主要表现为:否定道义外交,强调利益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强调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平衡;强调用力量均衡来维护美国安全,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但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所反映出的现实主义政治观是不“纯”的,它夹杂着理想主义的成分。其理想主义政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7.
坚持党的领导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 ,党的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真正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全体党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能够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全身心地扑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上 ;三是党必须善于做群众工作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 ,让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跟着党走。从总体上说 ,我们党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 ,但是 ,从目前来看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有些地方的决策不时有意无意地背离群众的利益 ;党员…  相似文献   
118.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提出顺应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形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免于被瓜分的命运.而中国幸免于瓜分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之间矛盾加剧而形成的均势状态,以及中国人民坚决的反抗斗争."门户开放"政策只是客观上起了帮助中国的作用,这种客观上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在美国人的意念中,却成了美国拯救中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9.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对观念因素的认识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早期理想主义者奉行观念至上论,卡尔“道德现实主义”奉行观念与物质的折衷主义。随着现实主义的逐步精确化和科学化,观念的作用几乎被完全忽视,观念因素也逐步被排除到国际政治研究和关注的视野之外。冷战后,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得以复兴。观念为人们观察和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0.
在儒家学派形成之前,“圣”或“圣人”具有“聪”或“聪明”的意思,自其形成之后,“圣”或“圣人”被神秘化、崇高化了,“圣人”成了“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并因其有“大智慧”而成为一切文明和制度的创造发明者,因而也就成为“道德”和“人伦”的化身。基于“圣人”的上述诸特征,当然他也能成为政治上的“王者”。由于“圣人”来自现实,所以“圣人可学而致”,这无疑给人们成圣以极大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