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5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26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将承继帮助犯与事中帮助犯二个概念硬性加以区分,既无可能亦无必要;肯定论所据以立论的前提并不合适,对承继帮助犯问题应从否定的立场加以考量,即具体考察后行者加入犯罪后之时点下所粘合的特定状态,并根据该状态所指向的法益侵害,来综合判定后行者之责任。  相似文献   
142.
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法律性质在理论上存有很大的争议,本文认为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也不构成共同犯罪。对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应当在立法层面单独予以定罪。此外,本文还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对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进行考量,以期阐明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3.
共同正犯的认识错误对于其犯罪构成及犯罪形态的认定关系重大。行为人对法律的误解不能改变其行为的法律性质,不影响对行为人行为的法律评价,但如果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违法性的错误认识是由于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缺乏认识造成的,则可以排除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人对事实的错误认识,无论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还是不同构成要件内的错误分别对待,都应按各行为人预谋犯罪的既遂处理。对于其间意思联络上的事实认识错误,可在构成要件重合限度内肯定共同正犯的故意成立。  相似文献   
144.
苏宏峰 《行政与法》2009,(11):119-121
片面共犯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对片面共犯的承认还是否认,都在试图解决片面共犯的定罪根据问题,片面共犯属于共同犯罪,其在理论、立法、司法皆有体现,但片面共犯的立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5.
论间接正犯的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的情形.间接正犯的着手问题是间接正犯理论产生以来理论上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刑法理论界关于间接正犯的着手有四种观点,各执己见且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依据实行着手的一般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应以被利用者的行为为标准认定我国间接正犯的着手.  相似文献   
14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认为,个人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个人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而教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并且以人的闲暇时间及其支配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直接尺度和标志。  相似文献   
147.
所谓继承的共同正犯,指先行为者已经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之后,后行为者以共同实行的意思参与实行犯罪的情况.对于后行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刑法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后行为者和先行为者对全体实行行为成立共同正犯,但是,后行为者的责任应当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148.
作为一种修正的构成要件形式,共同犯罪因其内涵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广泛性而倍受理论界所关注。共同犯罪的立法理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完备刑法体系的双重需要;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立法体例使得共谋共同正犯具有了存在的空间和价值;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赋予了共同犯罪日益崭新的内容,对单位共同犯罪应当予以承认;共同过失犯罪则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意义而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49.
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是随着刑法理论发展而出现的问题,如同补丁一样弥补客观主义关于共同犯罪理论的漏洞,因而其不仅为主观主义刑法理论所不屑,而且在客观主义刑法理论中地位也一直飘忽不定。间接正犯的地位应仅限于弥补客观主义共犯从属性理论的不足,在共同犯罪的理论中加以论及较为恰当。因此,在论述间接正犯的含义、性质时应紧扣其地位,不能任意扩大其范围。  相似文献   
150.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1,(30):73+79-73,79
本文从犯罪的基本概念出发,具体结合案例分析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并进而从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角度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