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918篇
中国共产党   1796篇
中国政治   2117篇
政治理论   694篇
综合类   12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类属边界表现清晰的知性思维构筑在古典形式逻辑之基础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渗入人类自我意识的实践活动,其中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昭示了这一过程。思维之发生可以从自然的、社会的以及自我意识的角度去考察,其在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得了提炼升华。  相似文献   
102.
江泽民同志始终具有强烈的战略机遇意识。这种机遇意识不仅来自他对客观世界的敏锐观察 ,也来自他的历史使命感、深沉的忧患意识、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眼光以及科学的辨证思维。他不仅指出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抓住机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能否实现理论创新 ,与理论所具备的知识向度、价值向度和思维向度相关 ,取决于理论三个向度求真、求善和求新的统一。知识向度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规定着理论创新是否可能 ;价值向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因素 ,也规定着理论创新的方向 ;思维向度则决定了理论创新的方式和实现途径 ,是理论创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4.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横纵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结晶。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必须符合开拓性和独创性、灵活性和应变性、探索性和对应性、现实性和有益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跨越性和突变性等基本要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只是智力的训练、思维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5.
在分析认识思维与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较深刻地论述了影响思维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思维方式在人生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最后,指出了如何建构思维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鹏群 《前沿》2003,(3):20-22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经验的哲学概括。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对我们学习和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 ,全面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有深刻的启示。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彻底的反思性、鲜明的实践性和风格的朴实性  相似文献   
107.
澄清对写作教学的错误认识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张扬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活写作教学 ,让写作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8.
模糊思维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界定了模糊思维方式并提示其客观根据,论述了模糊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模糊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指明了模糊思维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正在探索的一个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09.
李琦  敖翔 《前沿》2005,1(3):143-145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是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此,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把握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何以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的目标、主体、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0.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本身,对权利现象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权利拓展背后的现象之一是法律亚权利现象的存在.在法律体系上,对待权利问题我们常常思维格式化,总是忘却习惯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存在.我们的态度是惟一的,只承认国家制定法即认为国家制定法是全部的法律,不仅排斥了大量的习惯法,而且还否定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与国家法律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