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038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198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2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注意对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设置,以及是否设立债权总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2.
钱卫清 《法人》2004,(4):62-63
改制企业的外债被原出资入、经营者有意加以隐瞒,企业的并购、重组刚完成,债主就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改制重组后的企业承担担保责任,使大量的隐形债务纷纷“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23.
一、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债权人申请,对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即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书>.  相似文献   
224.
债权出资问题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属性,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问题,更是一个现行法秩序下的法律解释问题。比较法上的债权出资制度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和配套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上,基于债权的特定属性,一般意义上的债权出资不符合现行法秩序的要求,但是特定情况的债权出资则具有其合法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5.
由于受债的相对性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债的效力只及于特定的债务人,与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无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第三人侵害债权现象不断出现,固守债的相对性理论使得债权人难以得到周全的保护.从债的不可侵性、债的涉他性、期待利益应受债权法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扫清建立债权侵权制度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226.
本文通过对债权可否被侵害及第三人可否侵害债权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了定性。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纳入侵权法的范畴。最后将这一制度与其它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  相似文献   
227.
近年来公证业务迅猛发展.随之而来有关公证引发的争议和诉讼也愈加增多.公证行业在解决公证争议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并获得人民法院的认可,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就确立了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228.
让与通知是债权让与制度的核心,是平衡债务人、出让人以及受让人之间利益的关键。我国现行《合同法》并没有对让与通知作出详尽的规定,而"让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债权变动要件"的通说有违债的本质。本文指出让与通知作为债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可以解决债权让与理论上的混乱,保证债权让与的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229.
连晓坚 《法制与社会》2010,(18):116-116
侵权责任入不入债权法、债权立法设不设总则编以至债权立法应该采取怎样的体系构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民法典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债权法的立法体系更为人所关注,本文试个个击破,为债权法的立法寻找一个在逻辑上、实用上、审美上和谐统一的体系构造。  相似文献   
230.
郝宁 《经济与法》2003,(12):100-101
船舶留置制度作为船舶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上运输及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国《海商法》虽然贴近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但在船舶留置权的规定上未免简略,概念界定也尚可商榷。本文参照国际国内立法及近年关于海商领域留置权的论著,在学理上对船舶留置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