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对比健康成人舌根部穴针刺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差异,探讨针刺舌根部穴对吞咽功能影响的中枢机制。方法青年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于针刺舌根部穴前后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吞咽任务(含静息状态、吞咽准备和吞咽任务)扫描,分析针刺前后数据集,获得针刺舌根部穴后执行吞咽任务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前,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的颞上回和右侧的岛叶;针刺后,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小脑后叶、小脑叶、梭状回以及右侧舌状回,负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针刺前后对比,差异脑激活区分布于左侧的梭状回、颞中回及额内侧回,负激活区位于左侧顶下小叶。结论针刺舌根部穴影响吞咽功能的原因可能是通过增强吞咽相关脑区参与任务执行的积极性,提高吞咽任务执行效率,以达到调节吞咽运动肌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JP2〗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JP〗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4.
“七次脉”理论出自《灵枢·本输》,主要涉及颈部经穴理论。因颈部是十二经上行头面的峡关,经脉过颈的线路相对复杂且独特,颈部经穴具有独到的取穴及临床应用意义,这是《内经》建立“七次脉”理论的根本意义所在。“七次脉”穴还包括手太阴肺经的天府、手厥阴心包经的天池。对《内经》“七次脉”独特的穴位群组进行整理研究,对针灸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及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巨噬细胞与人血清共培养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辨证为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电针组予以电针针刺丰隆穴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处理。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3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患者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组和电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TG、TC、LDL-C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电针组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丰隆穴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水平,且疗效较药物组稳定,可促进巨噬细胞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降低巨噬细胞胆固醇负荷,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7.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在临床选穴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功效、主治包括:宁心定悸、化痰定志,可用于治疗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功能失常所致的心悸怔忡、癫狂、痫等神志病;调和阴阳、安神利眠,可用于心肾不交所导致的高血压病、失眠、眩晕等病;益气固摄、利水渗湿,可用于遗尿、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消食和胃、理气消积,可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呃逆、便秘等脾胃病;止咳平喘、利咽明目,可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肺系疾病或眼部疾病;通络止痛,可治疗由于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导致的关节不利、手臂挛痛、掌中热等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漏尿情况和排尿次数,采用排尿日记观察日间和夜间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基于治疗后ICI-Q-SF评分下降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于ICI-Q-SF评分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有助于八髎穴定位,提高八髎穴针刺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49.
“灸贵调脏”是华佗《内照图》灸治要诀之一,即候脉识病,辨证施灸,选择五脏背俞穴为主制定灸方,根据病情轻重灸药并用,采用综合灸法,注重调脏为先,兼药治六腑,调整五脏六腑平衡。  相似文献   
50.
《侨园》2011,(4):37
腰背酸痛,承山昆仑来帮忙随着春季的到来,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游玩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有腰酸腿痛的感觉,有些人用力不当,还会造成腰背四肢肌肉的扭伤、挫伤。这种情况下,按揉小腿后面的承山穴和外踝后方的昆仑穴,可帮助消除腰背的疼痛。承山穴和昆仑穴是专门治疗腰背疼痛的穴位,进行正确的按摩,就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了。手法不难掌握,承山穴主要是找到正确的位置(相当于小腿后方的正中间,由上方肌肉丰厚处向下滑移,至肌肉较平处即是),用手指按住此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