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提的是何等好啊! 全国政协常委王蒙撰文说,以这样的奥运精神、这样的胸怀来主办奥运会,以这样的思想境界来展示中国形象,自我衡量一下,我对于有关体育的宣传有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52.
龚举善  曹赟 《理论月刊》2004,(1):130-133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多产、高质作家。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他的小说创作风格虽几经嬗变,但始终持守着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因其小说内涵的丰富性,致使其寓言化表达欲求与多向性读者接受之间存在着多元融合与互斥的独特景观。本文试图运用广义文化人类学方法,阐释其个人表达欲求与读者接受之间的啮合与错位效应,进而确定其小说创作特殊的理论品格与跨世纪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3.
54.
《当代贵州》2014,(24):9-9
正尊敬的建国书记、王蒙先生、梁衡先生,各位来宾:今天,这么多的名家硕学集聚孔学堂,孔夫子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很高兴。此时此刻,我想讲三点感想。第一,要特别感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蒋建国书记、中宣部郭义强局长等领导,不仅给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发"准生证",而且在百忙之中亲自来揭牌、授牌,充分体现了对孔学堂建设的关心、对贵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帮助,特别是对传承弘扬中  相似文献   
55.
正1956年9月,二十多岁的王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是一篇抨击党内官僚主义现象的小说。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开始"对号入座",声明"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居然有这样的区委是不可信的""我们这儿并不是那样呀"等等。随后,在作协主办的《文艺学习》上,掀起了关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大讨论。讨论从1956年第12期开始,连续进行了四期,前后发表文章25篇,年轻的王蒙就这样出了大名。他在《半生多事》里回忆,那时"人们争说‘组织部’","看到行行  相似文献   
56.
书法家王蒙     
《法治与社会》2003,(8):75-75
王蒙,笔名阿蒙,号龟背庐主、雁塔西楼客。成长在西安美院和西安碑林,受家庭熏陶,自幼在父母指导下研修国文、辨识书画。曾工作于陕西美术馆,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生班。现在陕西书学院从事专业书法研究,长于行草、小楷和汉简隶书。  相似文献   
57.
《当代广西》2007,(11):60-60
有价值的思想是美丽的.学习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认识着的实践是美丽的。提倡写好书读好书就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王蒙读书日谈读书。  相似文献   
58.
王蒙的超凡脱俗之处在于,对于人生,他能够看得开、想得明白。王蒙老先生七十多岁了,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个刻板的人。之所以产生了这么个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人家当过文化部长,应该多少有那么一点派头和架子;其二,虽然读过他早年的一些作品,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对于教科书里推  相似文献   
59.
见到王蒙之前,记者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部长作家充满好奇:只有高中毕业的他,没有受过文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却写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当年,未满14岁便投身革命的他,怀着“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最高理想,却被打成右派,后来远赴新疆,被迫停笔20年;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位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多产作家,却做了文化部的部长,3年后,正当人们对他的工作频频表示肯定的时候,他辞职了;如今,已经年逾七旬的王蒙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在新作不断的同时,他主持下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工作更是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60.
书碟推荐     
《时代风采》2012,(8):32
《中国天机》/王蒙本书是中国著名作家王蒙对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诠释的最新力作,以回忆录的写法,通过对旧中国的批判、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辉煌与曲折的分析,展示了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作者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亲历很多共和国大事,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