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今天,网络文学是个各方力量活跃的文学场域。按照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在文学场内,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学力量进行着斗争。如今的网络文学内,政治(政府管理部门)、经济(集团资本)、草根(网民作者和读者)各方力量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亲密接触和博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内部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13.
文风不是小事,讲文风不仅触及文章的语言和风格,还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更深层次则涉及一个时代的价值和精神定位.新闻媒体原本应该是一个讲实话、讲真话的地方,如今却沦落到有时很媚俗的地步.究其原因,有历史的传承,历朝历代的遗风,从两晋时期的玄学清谈,到明朝的阳明心学,再到清廷的八股盛行,所谓上层的夸夸其谈、不务实际的风气由来已久,但把板子全打在老祖宗身上,似乎也说不过去.  相似文献   
14.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概括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对当前培训具有非常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价值,从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手段、培训中的教师四个方面探讨了阳明心学在现代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提出了改进现代培训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王守仁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在他一人身上,文事武事都张扬到了极致。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而居,后又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上书言事,触怒大权在握的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驿丞大约相当于一个县级招待所所长,官场上可谓一落千丈。当时的龙场,地僻山穷,瘴蛊横  相似文献   
16.
杨简是南宋心学的著名人物,他提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的命题,倡心性一元说,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性一物的思想,并对心性分二的倾向提出批评,反对有任何道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存在,批评种不符合"心即道"的说法.其思辨性哲理发展了中国哲学,在中国心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由先秦孟子发端,经宋代陆九渊奠基,至明代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思想,内在地包含通向美学的契机.心学本体和心学工夫论的宗旨指向"无入而不自得"的人生境界,本体--工夫--境界则是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在逻辑.学界已展开了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笔者则直举"心学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黄宗羲思想之产生一方面受到当时政治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内部传承变化也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术槐 《前沿》2010,(9):93-95
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儒学集大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影响遍及于社会不同的阶层。不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不论是国民党方面,还是共产党方面,其代表人物都曾读过王阳明的书,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阳明心学的影响。然而,在这些受过阳明心学影响的代表人物当中,他们走过的路却不尽相同,结果也不一样,社会影响也不一样,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化阳明心学对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影响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无疑可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吴新颖 《求索》2010,(9):131-132,77
近代实学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背景,也有其学理上前后贯通,它产生于宋代,形成明清,清代成为主流思潮,它是心学的反叛,对于近现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摆脱贫穷,走向独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思潮弊端一直未能清理,以至当社会人文精神缺失与这种思潮续延有着很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文精神重建,都需要对实学思潮应有反思,而重新对王学的心学、良知说作出应有阐释、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