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产党人的“心学”重大课题,并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心修身、坚强党性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共产党人的“心学”究其本质就是共产党人正心修身、坚强党性的学问和艺术。它是对中华传统“心学”的传承与创新,是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铸造精神灵魂的全新修身之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的“心学”的重要论述,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对于党深入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永葆自身先进纯洁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2.
李丕洋 《湖湘论坛》2005,18(6):48-50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不仅是卓越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以“致良知”思想为教育主旨,悉心传授给众多弟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阳明学派。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内涵、手段和特色,以及他的教育活动历程与成就,都是值得后人批判地继承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3.
秦尚伟 《学习月刊》2009,(16):24-25
王船山(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为明清三大学者。因其晚年居住于衡阳之石船山.故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王船山学问渊博.对哲学、历史、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而王船山的知行观是在坚持先秦儒家知行观的基础上.在对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批判继承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在知行观上.王船山强调.实践既是主体完善自身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4.
王阳明心学因立说太高妙 ,在流传之中易产生诸如轻视修养功夫、崇尚玄虚之类的弊病 ,晚明学风的衰颓与此不无关系。明末清初部分学者对此极为忧虑 ,他们由王学末流的弊病反观阳明理论的缺陷 ,并以殷切之心修正、辩难王学。这个时期的王学修正运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王学内部的补偏救弊 ;程朱学者对王学末流蹈空凌虚学风的驳斥 ;气本论者对王学的批判 ;实学家对王学的矫正。学者们对王学的批驳、修正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批判“心即理”说与“现成良知”论 ;驳斥“无善无恶”说 ,重申性善论 ;反对轻视修养功夫的倾向 ,重新梳理本体与功夫的关系 ;拒斥儒学禅学化的趋势 ,力辨儒释之异 ;批判空谈心性之风 ,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研究这一思潮 ,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心性与事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5.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96.
鲁迅把“立人”思想的基点放在“立心”上,强调“本心”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非物质的道德、思想、观念等对人的塑造的巨大功用性。这些思想的文化资源出自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厘清鲁迅的“心”学观对我们理解鲁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7.
王阳明的致良知,注重“致”字的双向功能。阳明的良知,是时时德性知性结合,时时心理为一。良知是个动态之物,它合增长知识、磨砺德行为一。每一个致良知的行为,都会有这两个方面的收获:知性的明敏和德行的深粹。王阳明一生的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示范,它指示着一种方向:以道德统领、带动知识,以知识辅翼、促进道德,两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收合一共进之效。  相似文献   
198.
《五经臆说》是王阳明在龙场之悟后将自己领悟的心学与五经一一疏解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五经臆说十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王阳明解《春秋》“元”表达的易简性与现实性,解《易》“贞”体现的生生性与不变性,解《诗经》五颂阐发的意义性都是其天人合一观的重要层次。以《五经臆说十三篇》为核心分析王阳明的天人观,可以清晰的看出心学对理学的反动及对传统儒学心性论方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9.
冯友兰、钱穆对于朱熹心性论作了较多不同的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依据理与气的关系而讲性与心的相互区别,讲“性即理”,而与“心即理”截然不同,因此把朱学界定为理学,而与陆九渊心学对立起来,同时还认为,朱熹讲“心统性情”,只是讲情“从心上发出”,性“在于心中”。与此不同,钱穆认为,朱熹讲心性,犹如其说理气,均属“一体两分”,由此进一步认为,朱熹既讲“性即理”又在工夫论的层面讲“心即理”,同时强调朱熹“心统性情”中“心”的主宰作用,因此把朱学界定为“心学”,并肯定朱熹心学对于陆九渊心学的超越。冯友兰、钱穆对于朱熹心性论的不同诠释,体现了冯友兰从差异不断推展到对立的思想方法与钱穆从差异中寻求圆融的思想方法的学术冲突。  相似文献   
200.
实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形态。实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心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主张以人的心性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学术流派。实学与心学既有交融,也有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