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成旺 《理论学刊》2007,23(3):61-64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重大的实践主题,需要我们理论的自觉,为此,我们约请清华大学哲学系的5位学者集中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这一议题撰写了一组笔谈。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1)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旨归,而培育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应该立足时代彰显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代化亦需要有自觉的人文精神的支撑;论文在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文化失范现象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做了阐发。(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意蕴,但马克思和谐思想并非停留在“应然”层面的价值诉求,而是以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内在的逻辑张力展开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剖析,这一独特智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历史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相互改造等思想体现出来。观照其逻辑张力并拓展其价值尺度和理性尺度,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中国现代性建设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西方现代性建设的经验。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西方的现代性精神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扼制工具理性在我国社会中泛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虚无主义的盛行,保证中国现代性建设顺利进行。(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实践。任何实践活动都包含着否定性的维度,即外部世界与人的双重否定的关系。这一原理决定了任何通过实践求得进步发展的活动都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对实践的否定性加以扬弃,将损失和代价减到最少,也应是和谐社会实践拓展的一个应有之义。为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与文化生态的关系。(5)社会是由作为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的完善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无疑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人的二重性现实出发,个体完善必须关注人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努力营造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并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上述观点能引起学术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探寻并建立一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分析当今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在揭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关于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偏颇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斯现代性观点,并且尝试运用新现代性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3.
田光远 《求索》2007,(7):135-137
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看作是虚无主义的危机,并把这种危机归因为古典政治哲学的衰落。施特劳斯试图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为重建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提供可能,但这种向古典政治哲学立场的回归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性问题,反而会产生新的弊病。  相似文献   
84.
李颖 《探索》2007,23(6):150-153
作为当代中国追求的一种新的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模式,和谐理念延续了中国百余年来既久远又日新的现代化追求,扬弃了西方经典的现代性理念,续写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反现代性的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清晰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5.
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引发了理论界对风险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理论研究,并形成了关于风险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风险社会理论以其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为当代人类全面把握当代社会和反思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路。反思风险社会理论,我们认为,需要将对风险社会的研究,提高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来认识,以形成对全球风险社会的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86.
"均衡型法治"与"新市场经济"的中国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的视域中,市场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经济关联.在东西方文化中,市场与法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都进行着非均衡的"博弈".相对于古典中国的"真理型法治"与近代西方的"方法型法治",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稳妥兼采众长的新型法治."均衡型法治"以其独特的双层经济内蕴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入世"后中国"新市场经济"之路的灵动指针.  相似文献   
87.
杨晓东 《唯实》2006,(8):4-8
从政治理性到理性主义政治的蜕变,缘于工具理性在政治领域的极力扩张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这导致理性自身所蕴含的工具与价值双重意义的疏离,使现代性政治暴露出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色彩和人自身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的丧失。为此,必须从社会生活世界的视角,着眼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追寻政治价值理性,以建构合理性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88.
黄力之 《思想战线》2006,32(1):84-92
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不能完全依赖于军事征服,文化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必然走向。文化帝国主义的基本结构是:器物上的文化帝国主义是基础,制度上的文化帝国主义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最终目标,观念上的文化帝国主义更具有操作的关键性。在当代,现代化的全球化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文化叙事结构之中,所有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深入研究现代化神话后面的东西,学会以全球的方式思考和行动。  相似文献   
89.
"学术良知"和"学术谱系" 何以会成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日学术面临的困惑是学术道德的失范和学术谱系的断裂。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语境中,这些都成了真正的难题。而学术大师的缺席和学术原创性的贫弱,就是这一危机的集中体现。当代学者面临的考验是,在强大的必然性面前,是否还保有做出自由选择的足够能力?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谱系”成为“问题”的时候,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0.
从科学走向民主——读《在理解与信赖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五四”以来,国人常以科学和民主并举,因为二者都是现代性中最重要的价值,也是相对来说我国比较稀缺的资源。所以,近百年来这二者至少在口头上赢得了国人的普遍推崇。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复杂,不仅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可越界使用;而且两者也有交会之所,有时也会出现紧张和冲突,需要我们认真协调处理。一方面,科学事业作为现代社会动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涉及到公民的利益分配和平衡,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民主调控和制约,不能以科学天然合理的名义,自外于民主政治的管理。对此,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5期“民主社会中科学的社会控制”一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