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禾佳  谭丁  高斌 《前线》2010,(9):60-62
<正>2010年9月24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今年也是他的著作《雷雨》问世76周年。1933年《雷雨》剧本完稿于清华园时,曹禺先生年仅23岁。1934年,  相似文献   
72.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在低谷徘徊以及中国的优异表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态度在向理性和现实主义回归,但种种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倾向性议论不仅从来没有停息,并且总是跟随形势的发展有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73.
傅煜是一位勤快执着而求实的青年画家,他的油画显示出才气与不凡。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道路上,他明知此路有艰险、却不畏艰险,这在与他同龄的同行中是难能可贵而又不可多得的。先前,我看了他的人物写生甚是欣喜。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 ,这位历史伟人的个性 ,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神奇契合。这种神奇的契合 ,是世界进步思潮的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磨励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哺育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魏玲 《外交评论》2009,26(3):58-70
“第二轨道外交”作为一个术语是在美苏冷战期间提出来的,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它以心理安全困境为理论出发点,是一轨外交的工具和补充。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地区主义掀起新浪潮以及冷战结束,“第二轨道外交”研究出现了从现实主义到社会规范研究纲领的转向;它以互动、观念、规范和身份为核心概念,以经济和安全为核心议题,探讨第二轨道外交对地区规范和身份的建构作用。虽然“第二轨道外交”研究迄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理论研究匮乏、研究议题狭窄等比较明显的问题。随着“第二轨道外交”重要性和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加强相关研究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6.
约翰·赫茨:平衡乌托邦与现实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赫茨的"安全两难"模型在国际关系教科书上广为引用,在国际关系研究者中也已成为一种通行用法。不过他关于国际政治的大量论著鲜有关注。然而,他的著作值得受到实质性的重新评估,理由有如下三项:首先,赫茨对现实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和发展贡献卓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的"现实的自由主义"概念;其次,赫茨的思想发展典型地反映出一位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移民的"朝圣之旅",他见证并研究了几乎整个20世纪(甚至更远);第三,赫茨是一个先行者,他认识到新的全球挑战无法单靠古典现实主义的手段来解决,以及接受"非现实主义"见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7.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特别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相似文献   
78.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从古典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众多理论的百家争鸣 ,这也引起了安全观的演变。将安全观变化的探究置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框架内 ,有助于把握安全观演进的外部原因及不同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从而为冷战后更进一步探讨安全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79.
普通法的宏大风格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法学家卡尔·卢埃林提出的旨在取代形式主义法学的一种新的法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法官承担着双重义务,既要执行法律,又要追求公平、正义;如何平衡和协调这两种义务是一门高超的司法艺术。强调法官的情境感悟,主张灵活解释法律,关注规则背后的立法理由,坚持对规则的适用不得超出规范目的,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80.
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