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1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546篇
中国共产党   1358篇
中国政治   1488篇
政治理论   569篇
综合类   8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842.
843.
马克思基于对"现实个人"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着"现实人类发展困境"。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为实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思想指导,对于促进"现实人类发展"具有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84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行业特色大学要注重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强调改革创新的精神追求,把握挑战中的机遇,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回归本位"办学走向、明确立德树人实践指向、把牢特色立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实力提升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关键、以服务社会为出路的"五位一体"创新发展路径,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新一轮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45.
846.
自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奠定了习近平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于科技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制度落实的方方面面,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实践性强,是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47.
寇建东 《人民司法》2020,(13):32-36
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定罪量刑的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证据确实充分要求定案证据均经查证属实且能排除合理怀疑,而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言,涉案的信息数量庞大,造成了精准证明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现实矛盾。为了解决困扰,抽样证明等刑事简化证明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得到适用,但因未能在简化证明与证据确实充分之间寻到平衡点,致使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疑虑。因此,本文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抽样证明机制的具体适用为视角,在明确抽样证明机制应然定位及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准入条件,形成了以“达到法定构罪标准”底线思维为遵循的渐进式抽样证明步驟,希冀以此实现简化证明需求与证据确实充分的深度融合,进而更多体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定罪量刑的司法理性。  相似文献   
848.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反腐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法治反腐是摒弃人治反腐流毒的有力保障,是遏制官场"潜规则"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防止公权力异化、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法治反腐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法治反腐必须在科学立法、依法问责、严格执法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49.
《行政论坛》2019,(1):30-38
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的场域与频率的扩大和增长必然冲击现实社会的有序性,而其源头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又依赖于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生成机理的深刻揭示。基于国内外互联网动员与网络集体行动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建构了一个用于解释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的宏观过程和个体行动者之所以选择参与以及怎样参与的微观过程的理论框架,并通过设计的量表和软件工具对多个地区进行了调查检验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实环境中的资源禀赋、情感驱策下的动机累加、认同构建下的行动触发、理性博弈后的现实参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与行动主体的紧密互动中实现了从舆情参与到现实行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850.
乡村“治理有效”的意蕴与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乡村"治理有效"内涵着对治理主体、治理决策、实施执行与治理效果的较高要求。乡村治理的效度考量,需要从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乡村发展、解决乡村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治理资源的"投入"与治理"产出"等多面相衡量。当前实践中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就要从乡村组织振兴、治理主体良性互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好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