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1.
现象学的三大方法分别对应于电影欣赏和批评活动的三个阶段,对于电影批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中,先验还原法使我们从不纯粹的日常状态中摆脱出来,进入到审美状态,澄净地出现在电影面前;本质直观法使我们直观到电影对象的本质;现象描述法使我们将自己对电影本质的体验和理解原本、如实地呈现出来。据此,现象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欣赏、批评电影的眼光,一种更加本真地通达电影和"回到电影本身"的方式,它使一个更加澄明的电影世界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2.
庄威 《湖湘论坛》2014,(3):66-71
阅读绝非一种纯粹的单一性行为,谁也无法定义阅读该如何进行,所以构想一种理念的阅读是可能的。巴什拉有关"回响"的想象力的现象学提示了阅读的现象学在方法和内容的切入点,和巴特一起贡献了诸如阅读的谦逊、傲气、慵懒和占有行为等主题。阅读的技术层面和阅读现象密切相关,这个问题引出了阅读的目的何在:在阅读的现象学中一种以写作作为阅读的目的或二者交织、回旋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3.
汤丽芳 《学理论》2015,(5):149-150
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吸收国内外各学科,特别是人文科学的经验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以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为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化进程中会产生如下影响:质的研究方法与教育现象学共同发展;重视主体间性,推动学科进展;重视学科进展的首要精神:反思与质疑。  相似文献   
114.
王大为 《前沿》2013,(9):54-56
对社会事实的理解涉及对主体间性的理解,主体间性就是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塔尔德把社会事实归结为模仿,认为社会的人通过模仿而组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塔尔德强调应该从内在的、心理的、自发的层面来理解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归结为外在和强制,强调要从外在性和强制性来理解社会事实。梅洛庞蒂把现象学的方法引入社会事实的研究中,强调的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超越。梅洛庞蒂强调社会主体经验在社会事实中的作用,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结构。梅洛庞蒂对社会事实的理解是建立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突出了身体意向性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社会现象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5.
杜梅萍 《前线》2015,(2):7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包括丰富的原创性思想,涉及了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重要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我们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重要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马  相似文献   
116.
现象学方法是当下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面向事情本身"可以在"自身所与"的情况下客观再现马克思文化思想,"境缘性的理解"旨在将马克思文化思想置于其由以生发的周遭世域中做历史性的理解。"视域融合"可以在马克思原初视域与理解者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因而,以现象学的方法观照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18.
张任之 《探索与争鸣》2020,(6):70-75+158
当前的中国阐释学研究,对于阐释主体和阐释活动都有着深入的思考。相对来说,作为"阐释"之第三维的阐释对象受到的关注比较少。文本或语言被视为当然的阐释对象,但阐释对象是不是仅指文本或语言?借助西方阐释学对于"语法的阐释"和"心理学的阐释"的区分,可以追究文本或语言背后的阐释对象,即体验。通过对体验这一最终阐释对象以及对其理解和把握的现象学分析,可以理解阐释的有限与无限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一种在现象学的视域中得到理解和拓展的、跨文化与跨文明的"深层阐释学",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9.
冉华 《学习与实践》2020,(10):70-79
走近海德格尔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主流趋势。技术现象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在崇尚海德格尔之时又转以米歇尔·福柯为依凭。"走向海德格尔-转向福柯"的趋势暗含着反思实用主义的思想理路。而维贝克的选择和阿伦特的政治学主张,共同引导我们关注媒介关系实践基础之上的传播伦理问题。传播伦理的实质是诸多现实规则的关系联结,本质是人类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实践的冲撞"的结果,基本要义是实践现象学范畴中的媒介记忆。进一步说,传播伦理是一种典型的实践伦理。构建传播伦理应当整合重塑行动者主体、转向公共领域、树立媒介生长的意识、坚持建构主义方向、确立中观的观察视角等在内的多种价值意向。  相似文献   
120.
空间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哲学家们对于空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梅洛-庞蒂则指出,应当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