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思故我在"是主体形而上学的基石,笛卡尔试图通过这一原则证明超时间性自我的持存。康德与胡塞尔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一原则,但在他们的主体观念中都有一种超时间性的自我维度。这一原则在现象学运动中受到了置疑,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人将这一原则颠倒为"我在故我思","我在"是一种在时间性中的存在,从而批驳了主体形而上学中关于自我主体的实体性、均质性、唯我论及无限性的观念,认为真正的主体是非实体的、丰富的、与他人共在的,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2.
邓刚 《求索》2023,(6):81-88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格森通过“绵延”“生命冲力”等概念揭示出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宇宙运动。康吉莱姆从科学史研究入手,揭示出生命体的个体性、规范性、独特性,以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侧重于生命的体验,从主体的纯粹内在的自我感发体验出发来理解生命。巴巴拉斯在一种宇宙论视域之中,从世界出发来理解生命。柏格森、康吉莱姆、亨利和巴巴拉斯等哲学家,各自以其自身的方式,各有侧重揭示出生命的三重维度:生命体、生命和世界。  相似文献   
33.
虽然我们倾向于一般地将冯特创办心理学实验室这一偶然的历史事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但事实证明,正是在反复不断地重复着的关于这个历史的这种叙事方式所培育起来的思想的习惯性中,这个叙事所包含的那个标志的象征意义逐渐褪隐,乃至于最后消失殆尽,并在关于心理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将我们的思想引入歧途。通过把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突显出来,并作为专门的主题分析其历史的困境及其在逻辑上必然的出路,才得以解构并超越上述思想的习惯性,并获得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必然是什么的洞察。  相似文献   
34.
李娟 《法制与社会》2014,(13):24+44
本文认为作为科学认识论的胡塞尔现象学被社会学作为本体论所吸收,成为社会现象学和常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并在此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5.
朱立元先生作为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象学美学对主客范畴的理解,就“实践存在论美学”应该如何看待主客二分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寻找到真正的理论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6.
法的精神即为法意,法意之司行即为流转。法意流转大别为逻辑演绎与类比推理两种风格迥异的模式。逻辑演绎主张以言敛意,在语言的地基之上以"方以智"的风格诠释法意流转,重"一"。类比推理强调言不尽意,以"圆而神"的风格艺几性地流转法意,尚"多"。方则易执,欠缺圆之神妙;圆则善变,差强方之智识。方圆互补是不通透的方智理路,立足于人性解放之上的自由变更才能真正实现法意流转的方圆无间之道。这正是法意流传的现象学解答。  相似文献   
37.
英伽登的美学理论对世界现代文艺美学思想影响深远。他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层次划分和动态分析富于创见 ,对具体的文艺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8.
“个体伦理学”即以个体为本的伦理学,它是近现代的特产。佩索阿个体伦理学中的关键词是“感觉”,尤其重视内感觉,与胡塞尔现象学十分神似。回到自身是这种个体伦理学的最终归宿,既荒诞也无奈,这也折射出了现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39.
“物质”为何?现在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物质包括电子和夸克。这二者皆为最小的粒子,之所以说是最小的粒子,是因为电子和夸克不能再由比之更小的粒子组成。但是,科学与哲学的视域不同,出发点自然也不尽相同。在德国的古典哲学世界中,尤其是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他对物或物质的解析有基于物质世界的,也有脱离形下社会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