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学理论》2017,(6)
哲学的世界就犹如黑格尔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厮杀的战场",哲学史就是一个以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作为发展环节的历史。在那里,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却又不是具有普适性的终极真理,这一对"终极真理"不懈追求的过程就蕴含在"刀光剑影"的哲学战场上思想英雄们"前赴后继"的全过程中。胡塞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关系也如这战场所体现的规律一样,不论海德格尔思想的宫殿多么华丽,也不论海德格尔思想内容与胡塞尔的多么迥异,如果没有胡塞尔,那么海德格尔的思想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探究二者思想之间的关联,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宗旨。  相似文献   
72.
教育现象学是受西方现象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教学现象学强调教育不可脱离人的情感意向、他人意识等因素,从而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过度强调教育的技术化、工具化提供理论上的反思支撑。  相似文献   
73.
张亮 《理论探讨》2002,(5):27-31
阿多诺在《认识论的元批判》一书中 ,分别从尼采、马克思和黑格尔三种视角出发 ,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绝对的第一哲学进行了追问 ,指出 :它秉承古希腊以降的唯心主义传统 ,充满了对非观念的实在的强制 ,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 ,其现实性是非批判的“复制的现实主义”。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 ,第一哲学只是一个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74.
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可以发现更为适合中国法治路径的法律观应当是来自基于现象学的规范法学,而法律方法论则是实践法治必不可少的技艺。  相似文献   
75.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6.
“物质”为何?现在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物质包括电子和夸克。这二者皆为最小的粒子,之所以说是最小的粒子,是因为电子和夸克不能再由比之更小的粒子组成。但是,科学与哲学的视域不同,出发点自然也不尽相同。在德国的古典哲学世界中,尤其是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他对物或物质的解析有基于物质世界的,也有脱离形下社会的。  相似文献   
77.
关于邵雍易学的独创性,历来研究者大多集中在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的区分上,以及邵雍作为北宋理学代表如何很好地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等方面来展开研究。邵雍易学思想体系的独创性在于其建立的数的形而上学,及融汇各家思想而来的丰富的取象思想;弊处则在于邵雍未能穷尽哲学之根本原理,而是急于取象,迫切将他的易学理论落于实处,以实现其内圣外王之道。丰富的取象思想给邵雍哲学带来了更多的活生生的现实体验,也使其哲学少了诸多西方哲学式的思辨意味,而这些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8.
朱连增 《前沿》2010,(4):24-27
内在性和超越性的问题,应该首先从人的生存态势以及在这种生存态势中的可能生活选择中理解。它们只是一些"世俗"的、可及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生活体验。内在性不过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总是需要自己来面对和承担的生活世界的给予性,机缘生活常使它置于谬误和痛苦的边缘。超越性不过意味着从那种由生存的私己性所带来的窘境中的解脱意向和方式。当列维纳斯把他人作为自我超越欲望的中心的时候,他发现了生存超越的现实道路,但同时消解了作为现象学理论出发点的内在性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9.
所谓“哲学大全”,并非哲学发展最高成就的大全,而是指“哲学一般”的完美整体。“哲学一般”的完美整体,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构成的一个内在统一体,并为逻辑学共相所贯通、所制约。本文作为“哲学大全”的导论,实质上就是高度简化了的“哲学现象学”。本文所体现的哲学精神显然与西方现代哲学精神相异,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80.
伴随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理论焦点。本文基于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通过对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反思,着重阐明如下三点:第一,生态文明不仅仅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包括人与人以及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内在和谐,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心灵生态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的三维内涵;第二,生态危机也不仅仅是人类中心主义惹的祸,其深层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异化消费的价值观、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以及资本的内在全球扩张逻辑;第三,生态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绿色乌托邦,而是有其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西方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出发投身生态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