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5篇
各国政治   101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2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0篇
法律   1566篇
中国共产党   2352篇
中国政治   3165篇
政治理论   1432篇
综合类   206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863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887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648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31.
朱旭 《国际问题研究》2023,(2):1-25+122-123
进入新时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与命运的“高度关联性”是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时代背景和立论之基;多极化格局下国际秩序和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构性”是其得以践行的必要条件;安全以及发展利益的“非零和性”是其在国际交往中实践的根本性保障;国际合作的“扩散互惠性”是其实践动力;国际交往的“道德性”从观念层面为其提供了道义支撑。共商、共建、共享三者在逻辑上互嵌、内容上互构、体系上互济,是一个体系严密、层次清晰的科学理论体系。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蕴含明确的实践原则,即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公正合理为方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增加全球公共产品投入为路径发挥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表率作用,以开放包容为特征打造全球治理多元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932.
陶朗逍 《法学》2023,(2):135-147
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中,传统行刑衔接程序以检察监督职能为纽带,在合规互认、合规监管接力等方面陷入困境。企业犯罪的双重违法性和行刑机关的权属分立使企业竞合责任的处理程序成为固有难题,“先刑后行”和“先行后刑”都会降低办案效率,无法合理落实“一事不二罚”原则推动形成的“一体化处罚观”。域外国家在面临相似问题时改先后执法模式为平行执法模式,鼓励行刑机关配合执法,以“捆绑式和解”处理企业犯罪案件。我国应将企业犯罪的主要办案顺序由“行刑衔接”改为“行刑平行”,结合第三方机制的本土经验,由行刑机关联合成立委员会,指导办案人员在保障执法和司法独立性的前提下,在调查取证、协商和解、合规激励等方面形成配合。  相似文献   
933.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探索亦是很早就开始的,这在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的法治思想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法制建设中深受李大钊法治思想的影响,他的民彝理论和国家建设思想夯实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根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符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他基于国情的法治建设思想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实践基础,他的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34.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935.
陈建华 《探索与争鸣》2023,(3):161-176+2+180
22岁的王国维从外省来到上海,随即被推到时代风潮的前线。近代上海五方杂处、包容多元,从中孕生出一种讲求诚信和实利的精神形态,而青年王国维独钟情于“哲学”,他以《教育世界》为基地,广泛引介其所谓“纯粹哲学”,为上海迎来“形而上学”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上海也因为王国维,在诚信和实利的基础上更产生某种超越性的精神。王国维从叔本华转向康德,即希望中国人放眼世界、正视现实,树立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他以哲学为纲,以美育为目标,从思维方式、学术传统、大学学科、美育普及到国民人格等方面建构了一套制度移植的现代性方案。然而,哲学“可信”而不“可爱”,理性与感情始终处于矛盾状态,这是王国维的悲剧所在。沪上十年,青年王国维扮演了输入“理性”之光的角色,然而“理性”却激起他的感情反弹,使他对理性的局限产生警觉,也由此给我们提供了一面反思中国“现代性”的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936.
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37.
全球安全倡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实现了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坚持维护、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38.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启动“排污入海”计划。事实上,这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自福岛核事故爆发12年来,日本的废炉计划不仅迟迟没有进展,核污染水处理也越加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日本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对外则在现实主义逻辑之上叠加了机会主义,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背书”的所谓“科学无害”的金字招牌,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公地悲剧”。毋庸置疑的是,此举的结局终将是害人害己,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恐将导致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9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返乡青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主体。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关系复杂的背景下,返乡青年回嵌乡镇具有重要的意义。返乡青年回嵌乡镇面临生产方式重构的挑战,并在重构过程中受到城市、乡士、个体和政府等四种力量的影响。返乡青年选择回嵌乡镇是基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考量,受城市推力和乡村拉力的双重影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能回嵌乡镇离不开多方社会政策的支持。社会政策可以根据返乡青年群体的不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一是为有想法和有专业能力的返乡青年提供参与乡村治理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其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二是识别出被动的返乡青年,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潜能激发以及参与动机提升等服务为其积极赋能;三是改善乡村创业就业的条件、政策和环境,提供公开透明的平台助力返乡青年实现专业价值;四是乡镇政府在环境改造、市场建设当中要考虑乡土文化规范、农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探索适合乡镇发展的市场运作方式,增进乡镇的市场活跃度。  相似文献   
940.
段晓华 《人民论坛》2023,(9):110-112
现代人们有许多养生方法,各种科学和伪科学的养生之道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古人的养生方法往往简单而纯粹,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养生理念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顺应自然,即效法自然变化规律,顺应自我生命周期、顺应四时天气节律、顺应五方地域环境;二是以和为度,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