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各国政治   92篇
工人农民   112篇
世界政治   3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6篇
法律   1884篇
中国共产党   3102篇
中国政治   3527篇
政治理论   1444篇
综合类   22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947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潘旭澜文选》展现了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高尚的情操和治学精神;潘先生在文学和史学两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隔行论史”,对中国历史学中传统的“农民战争史”专题的改造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在文化色彩异常浓厚的北京,2006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新年钟声敲响后不久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文化中心”这个与北京形影相随的附加语,不再像往常一样被习惯性地提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热度极高的新名词:文化创意产业。当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5项优惠措施项项都是“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83.
能动主体启发性教学观与警体教学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体教学是公安院校育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动主体启发性教学观是全新的教学观,是针对公安院校警体课教学特点与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来的。它通过发挥教师在多主体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双主体教学中的辅导作用,培养学员的创造性实战思维。以能动主体启发性教学观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警体教学规律,对于优化警体教学过程、提高警体教学质量、提升公安预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4.
郭广银 《新视野》2006,1(3):31-34
管理学的两大传统理论范式——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都曾经对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显见的。本文认为,在当代中国的管理学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尝试提出管理学的第三种范式——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范式,并以之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其目的是有效地整合以上两种范式的内在合理性成分,从而实现管理科学在当代中国的范式更新和理念转换。  相似文献   
85.
某天,一家大型企业召开股东会。这次股东会不同以往,因为董事会聘任的新任总经理将在这次会议上与各位股东见面。股东们早早地来到会议室,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新任总经理的到来。开会时间到了,董事长、总经理一前一后走上主席台。董事长还是以前那个熟悉的身影,没有引起与会者  相似文献   
86.
透过近来有关改革的激烈争论,让人不由得想到卷入这些争论的各类言说者是基于什么立场来参与这场事关无数人切身利益的辩论。面对当下日益明显的精英与公众观点的分裂,世人不得不怀疑我们该相信谁?充斥于各类媒体上的精英不时闪现出惊人的反常识之语,让人不免怀疑精英们的观点是否真的如他们表达的那样高深莫测?他们的本意是否真的具有让寻常百姓无法理会的深奥与前瞻性?还是巧妙包装偷运私货的另有所图。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群体在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嬗变?我们还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吗?为天地立言、为往圣继…  相似文献   
87.
《橘颂》奠定了屈原人格的基本思路。他把国家、君王看作是王道在历史实践中的直接显现,这一思想逻辑直接导致了他的“昏君和腐败的国家具有永恒的合法性”的观念。祖国则是一个情感概念。屈原的痛苦与悲剧就在于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分析屈原作品及屈原之死对剖析其人格精神背后的政治文化及导致其悲剧的文化根源均有时代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8.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创始人,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并率领全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艰巨的任务,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用新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之所以取得成功,笔者认为他具有四种精神。  相似文献   
89.
本文根据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进行了考察分析,从价值取向、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政策五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国家,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精神王国。  相似文献   
9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逐步确立了各自鲜明的政治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政治的基本含义是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内部的关系 ;邓小平又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 ,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江泽民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的重任 ,特别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观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关连的继承关系 ,又有相互区别、互相递进的发展关系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理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