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走向经济新常态关键是改革。如果改革不到位,中国未来7%—8%的增长也很难实现;当改革与调结构取得一定的效果之后,中国经济仍可能会继续上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说。在经济学家的口中,改革越来越和新常态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新常态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探究考察政府的改革部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语境。"新常态经济学"理论框架基本形成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  相似文献   
222.
一、建设高铁经济带可行性(一)共建贵广高铁经济带现实性第一,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三省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地理、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或互补性。贵州省矿产、能源、水电、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差、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弱点。而下游广西和广东等在市场体制、人才、技术、资金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港澳更是拥有国际市场要素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3.
时立荣  闫昊 《理论探讨》2020,(2):171-176
社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根植于经济嵌入社会的关系之中。生产要素本身具备多种属性和功能,长期以来商品经济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单向商品化使用,造成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等非商品化属性的隔离。正如波兰尼所言,土地作为自然存在,劳动力和企业管理者作为社会人,本身并不是生产出来供销售的商品,资金使用的信用、信任和合法认可也不能作为商品去生产。因此,重新审视经济行为的目的,可以发现社会企业的发展动因。社会企业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内生动力,以企业家管理才能为社会目标通向经济行动的镶嵌通道,通过制度创新改变社会问题,并运用社会管理技术系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将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对推动良性社会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4.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分配制度的变迁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同时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分配制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笔者限于学识无法对其作系统、全面研究,仅从效率角度来探讨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这一问题,以期更好把握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变迁的理论原因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25.
唯信  刘庆珊 《发展论坛》2001,(12):27-30
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一种分配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不论其社会制度性质如何,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必然和必须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按生产要素分配纳入社会主义多种分配方式之列,完全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前,澄清人们对生产要素分配权的一些模糊认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发生在深度不同的层次,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谈起。生产,是人利用工具作用于一定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生产要素总的归为两种,一种是人即劳动者,一…  相似文献   
226.
迟铁中  杨红  鲍淑云 《奋斗》2001,(6):52-52
据统计,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90年代初的14%迅速上升为55%,在出口的产品中,多数是包含新知识、新技术的新产品。在生产要素中,知识力量已超过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知本”胜过资本,“融智”胜于融资。知识工人将替代体力劳动者,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软”生产因素。在新世纪,科技知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7.
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创新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28.
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经过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突破是对按劳分配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优点是防止社会二极分化,其不足之处是难以操作。第二次突破是摆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同社会主义本质的联系,这是我党分配理论上的成熟。第三次重大突破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29.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展开,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于是,过去一直讨论的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矛盾的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众多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大量农民工返乡使土地的承载压力更重。如何转危为机,顺势增加家庭经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30.
邰宗 《台声》2014,(10):19-19
<正>9月24日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主持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两岸经济交流中合作大于竞争有记者提问,最近《联合报》有一个民调,其中受访者认为两岸经济关系已经从互利转向竞争,您对于这个趋势有何评价?大陆制定对台政策会不会考虑这个趋势而做出新的调整?马晓光表示,我们认为,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合作是大于竞争的。而且,随着大陆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依然是广阔的,并且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