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党风党纪月刊》2001,(11):44-44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不但国家财产归全体人民所有,而且劳动者也拥有了个人财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2.
谈谈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对外贸易是联系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纽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外贸易,一个国家可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实现商品实物形态的转换和实现价值增值,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相互协调,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
从市场化改革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治合  蔡志洲 《理论前沿》2008,527(14):19-2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仍然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应该继续深化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4.
邓云秀 《海南人大》2006,(10):41-44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对农民合法权益最根本、最直接的保护。海南省三届人大常委会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海南实际,针对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过三次审议于2006年7月28日通过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一法规的出台,对于规范、稳定和完善我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让农民拥有足量的土地。落实…  相似文献   
9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理论内涵上是不同的。现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历史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具有客观必要性。一定要坚持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96.
按劳分配就是主张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运用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 ,而且运用了马克思的所有权收益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既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深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理解,全面和准  相似文献   
98.
王水兴  刘春林 《前沿》2004,(7):66-68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其实践过程中 ,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相对公平之间 ,政府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须加以制度的规范和政策的引导。  相似文献   
99.
顾振楠 《当代贵州》2007,(13):26-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因为就业不仅是人民群众收入和基本生活的来源,而且是国民经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方面,充分就业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0.
按要素分配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分配方式,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物化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因此按要素分配不仅没有违背劳动价值论,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劳动价值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