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1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1222篇
中国共产党   1352篇
中国政治   2279篇
政治理论   804篇
综合类   11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林兵 《长白学刊》2002,(6):41-43
当代环境问题的发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两种矛盾冲突形态即化与自然的矛盾、经济与自然的矛盾。深入分析这两种矛盾形态,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如何将环境问题由‘‘外部性”转化为“内在性”问题,二是如何提升人的境界问题。  相似文献   
42.
人的生存是需要体悟的,但更需要他者的承认。自我只有在他者的承认中才能把握生活的内涵,体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作为属人的社会,需要架构一种承认关系,这种承认关系不单单是认识或情感意义上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积淀的一种生成,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展开和实现。承认关系也体现了对自我的反思与感悟以及对他者的一种定位,对人本质的一种深层的注释,同时也内含有主体从自我生存意志出发对他者生存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43.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一生创立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但这两种哲学并非毫不相关的,都属于科学主义语言哲学的范围,而且集中反映了科学主义在20世纪由理性实证化向理性历史化转折的趋势。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及其语言哲学的精神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
观念就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观念。  相似文献   
45.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强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走国际化道路,向服务型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46.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由面向少数学生转向所有学生;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重视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从重课堂灌输转向重生存基本要素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7.
袁芳 《工会论坛》2005,11(2):111-112
通过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先进文化内涵的各种观点 ,包括特征内涵说、特质内涵说等 ,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实践中 ,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首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8.
《新长征》2007,(2):33-33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2006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传统发展观是一种经济发展观。同时也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观总体上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缺失。科学发展观用价值理性抗衡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防止了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迷失”。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它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价值理性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从纵向上看。它是人类发展价值取向上的“价值跃迁”。  相似文献   
49.
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又一重大步骤,政治文明问题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学界关心的热点话题。近几年来,学者们在政治文明的含义界定、特点、内容,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取得了很多颇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但所有这些探讨往往多局限于政治学等具体科学范围内的近距离的剖析。事实上,政治文明建设是需要更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复杂问题,其中,哲学的角度无论在层次上,还是在视野上,都更高、更广,因而分析也更深刻,理应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和先头兵。本文试从哲学思维方式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角度分析当前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方案。  相似文献   
50.
漫步在法国巴黎街头,不由得被那独有的浪漫、抒情、色彩为一体的艺术氛围所吸引,进而陶醉其间,不得不承认这里就是艺术家们生存发展的绝好摇篮。对我来说,陌生的巴黎是全新的,异国情调的建筑、富有故事性的雕塑、装点精美的橱窗艺术以及与我们不同的一切生活细节都非常具有诱惑力,牵引着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