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2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1162篇
中国共产党   5056篇
中国政治   6803篇
政治理论   1464篇
综合类   202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266篇
  2013年   2165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348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旅游文化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仍需坚持“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2.
在传统媒介生态中,信息流动呈现单向、主体问不平等以及公众地位被边缘化的特征,从而导致生态圈出现权利失衡.在后现代社会,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及现代媒体生态的权力关系,并逐步形成新的更和谐的媒介生态组构.  相似文献   
10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用短短的20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世所罕见。但是,我们在发展中走的仍是传统发展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社会效益低,特别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代价高昂。有关专家提出,靠传统的发展模式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生产率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本文着力探讨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出路———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在完成哲学革命的同时,也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依托,逐渐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探寻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李超 《海南人大》2007,(1):28-31
前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国务院长江三峡办公室主任的汪啸风同志离琼赴京前,在告别省人大副厅级以上干部会上谈到人大工作时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的环保执法检查工作,走过了漫漫十年风雨路,特别是近三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这与省人大坚持不懈的环  相似文献   
106.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107.
论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生态效应,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和实行3R原则还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转换思路,创新设计.循环经济立法以生态效应为导向,构建其法域、部门法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8.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经典老歌脍炙人口,四十多年前唱遍了祖国各地,展示了山西的美丽和富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给人开起了苦涩的玩笑:2001年盛夏,当山西省委书记田  相似文献   
109.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0.
杨金才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6A):112-115
品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定力的长期坚持。只有赋予品牌以生命和思想,井真正认清了其本质的时候,才会凸显出品牌的魅力和价值。安防产业经过25年的发展,历经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的过程,正逐步找到一条打造民族安防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