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1178篇
中国共产党   5119篇
中国政治   6861篇
政治理论   1479篇
综合类   204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266篇
  2013年   2165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348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循环经济是高级形态的区域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东 《求索》2006,(9):28-30,13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对发展区域循环经济重视不够。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阐明循环经济的区域性和区域经济的可循环性,进而说明区域循环经济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区域经济的高级形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此外,对循环经济的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的三分法提出了质疑,探讨了按地域空间划分企业、园区、区域和区际循环空间的“四重划分法”标准。  相似文献   
112.
罪刑规范的基本架构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符合传统犯罪的规制需要,但在网络犯罪方面则应对不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犯罪纵向精细切割,横向分工细化,交错而成利益链条,形成复杂的网络犯罪生态。这导致实行行为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犯罪的单一性和完整性被打破,传统的罪刑规范适用于网络犯罪呈现出碎片化局面。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网络犯罪规则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应对网络犯罪刑法适用碎片化的进程。这一进程秉持“分而治之”的对策,在多个维度采取措施,但成效尚不明显,应对思路还有不足。立足未来,应当对网络犯罪坚持生态治理的刑事对策,完善网络刑法体系,做到罪名完备、实体与程序融合、法律与技术融通,以整合性应对碎片化实现网络犯罪刑事治理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113.
建林 《求索》2006,(6):60-63
本文分析了研究中国农村环境的生态悖论现象的主要特点,即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性、人类认识上的似是而非性、人类利益时空上的矛盾性和人类行动上的急功近利性等。  相似文献   
114.
陈小红 《求索》2006,(7):149-151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5.
韩勇鸿 《前进》2006,(7):33-34
山西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解决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彰显了该道路的创造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是对人民未来利益发展的根本维护,是人类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7.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确保人类社会得以连绵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8.
扶贫移民: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贫移民是扶贫工作实践在异地开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文章分析了扶贫移民的内涵、种类及其理论基础,对当前有关扶贫移民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释,探索性地指出了扶贫移民工作推进的思路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必然结果,它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不仅为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而且所彰显的科学人文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0.
寂静水洞沟     
李占彦 《西部社会》2003,(10):28-28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存,距今三万多年。科学考察挖掘,遗址中清理出有野驴、野马、犀牛、羚羊、转角羊、牛、猪、鹿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一万一千多件。还发现用驼鸟蛋制成的圆型装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