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431篇
中国共产党   495篇
中国政治   729篇
政治理论   190篇
综合类   2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本文从农民工生存状态、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等方面对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自行车交通事故中为明确责任大小,往往需要先明确横穿公路者交通方式是骑行还是推行,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证人证言、现场痕迹等证据不能明确该关键点,这就需要从尸体上寻找相关证据。笔者曾根据现场车辆碰撞痕迹及尸检所见,运用法医学知识,判断死者交通方式1例,现报道如下。案例资料死者吴某,女,31岁。2003年4月8日11时15分,与其丈夫一前一后骑自行车,当到达一划有人行横道线路口时,吴某先横穿道路,被一辆小货车碰撞,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证人证言出现矛盾,推行还是骑行无法确定,如骑行,应负次要或同等责任,如推行,则无责任。现场勘查:自…  相似文献   
13.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of change and readjustment. On the one hand, while imbalances in petroleum market supply-demand have been alleviated , the consuming states are now focusing on demand sid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re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 supply-demand market balance remains fragile , and restrictions due to insufficient energy investment are more evident. The concerned states have taken a stronger grip over their own resources.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diplomacy has also further complic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eo-politics, causing an upsurge of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5.
16.
陈辽 《唯实》2003,(8):183-186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把"弱势群体"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西方比较法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法自19世纪中期在欧洲产生后,在一个多世纪里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未能取得与其历史相称的理论成就与学术地位.在众多的法学学科中,比较法往往被排斥于主流的法学学科之外,成了一位很少有人理睬的"灰姑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很多比较法学家开始对传统的比较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探寻比较法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西方比较法开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些令人感到欣喜和鼓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颈部拳击伤致颈静脉破裂失血死亡1例左玉品(河北省兴隆县法医门诊;兴隆067300)1案例闫某,男,24岁,因民事纠纷,被他人拳击右颈部后,引起巨大血肿,呼吸困难。人院检查;贫血状,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3.3/8ka,发育正...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5):78-79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人在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工作和活动的情况下,伴随着肌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因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心理疲劳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音、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到挫折等,也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主体认识能力成为长期以来认识论探讨的话题 ,本文立足于主体认识图式 ,对认识图式的历史进程、其与主体认识的关系和相互沟通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