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我是一名归侨,外科主任医师。演讲台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因为我习惯于站在手术台前,并且一站就是43年,虽然已经70多岁了,仍然没有放下心爱的手术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是我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立下的誓言。  相似文献   
142.
一位来自德国、名叫萨布利亚·坦贝肯的40岁盲女当选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理由是她作为"盲文无国界"组织创始人,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并于2000年在西藏创办第一所盲校,让100多名盲孩子免费接受教育。《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称她为"现代的白求恩"。  相似文献   
143.
韩文科 《共产党人》2010,(13):50-5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作为医学界的一项优良传统,一直是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精神力量。一、弘扬白求恩精神是医院发展的精神动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是医院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4.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5.
博晨 《工会博览》2003,(9):44-45
韦加宁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手外科主任。他参加工作40多年来,曾多次获奖。他是党的十二大代表、北京市第五、第六届党代会代表、北京市劳动模范、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四十二年来,韦加宁工作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46.
闫玉凯 《党史文汇》2009,(3):F0003-F0003
经国务院批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先后于1975年和1976年建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内。这所医院是白求恩生前创建和工作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7.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毛泽东在60多年前所写《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句子,这篇文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喻户晓,男女老幼几乎没有不会背诵的。  相似文献   
148.
周峰 《党史纵览》2005,(12):20-22
1938年5月,白求恩由延安转赴晋察冀军区,担任军区卫生顾问.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热忱地为抗日军民服务,并与八路军著名将领王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49.
今年82岁、离休定居在兰州生物研究所的燕真老人是河北定州人,1938年5月,他18岁时在曲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革命。在五台县军区卫生部医训队学习时,他在河西村参观“白求恩模范医院”,第一次见到白求恩大夫。已属耄耋之年的他深情地回忆起白求恩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当时,白求恩正在筹建一个战地“模范医院”,医院设在河西村。我们是上午到的,一看,这个名为“国际和平医院”的“医院”其实就是一个破庙。一进庙门,我就看到一个瘦削、高个儿、头发稀少而花白的外国老头儿,正在画图并弓着腰教一位当地木匠做木夹板和牵引架,他就是白求恩。老…  相似文献   
150.
代兰 《学习月刊》2010,(21):31-33
自德国人卢安克13年前只身来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议从未停止。一方面,我国媒体一向喜欢“高、大、全”的偶像,讨厌活生生的复杂多面的人.来自发达国家的他以乡村教师的身份迎合了媒体的最好想象。于是,卢安克被塑造成为“圣徒”、“白求恩”、“洋雷锋”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