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1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558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41.
一、基本案情20lO年10月21日凌晨,犯罪嫌疑人张某某驾驶微型货车到福建省闽清县金沙镇宝峰村里厝路段盗伐杉木,被当地村民黄某某等人发现。后张某某驾车逃离,黄某某等人就上前拦车,张某某驾驶微型货车强行冲过,将黄某某撞成轻微伤。经价格认证中心认定盗伐杉木的立木蓄积量2.6071立方米,价格1580元。  相似文献   
42.
本文案例启示:利用信用卡非法套现行为的认定应从犯罪主行为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行为人利用POS机、银联与银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递的时间差非法套取银行财产的,其犯罪主行为是秘密窃取行为,符合盗窃(金融机构)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43.
一、基本案情赵某,1985年10月生,甲修车场修理工。2012年3月30日下午,刘某将车开到甲修车场修车,修车时将车钥匙交给了修车场负责人张某后便离开,自己的苹果手机留在汽车后备箱中。赵某从张某手中拿到钥匙去修车,在修理后备箱时发现了手机,就将其拿走并于第二天卖掉。经鉴定,该手机价值人民币4050元。二、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赵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理由是:  相似文献   
44.
【典型案例】汪某(本案失主)于2006年3月26日14时许,携带一个手机包装盒(内装一部当日新购买的三星D608型手机及电池)到某银行营业厅办理存款,在填写单据时将该包装盒放在供客户填写单据的桌子上,填好单据后汪某到银行柜台去办理存款业务,将包装盒落在营业厅的桌子上忘记带走。汪某办理完存款业务后,即离开银行。江某(本案犯罪嫌疑人)于同  相似文献   
45.
【裁判要旨】交通协管员从事的是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劳务活动,而非公务活动,故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通过盗用民警账号和密码非法进入公安内部管理系统,并对违章记录进行非法处理的行为,是利用了工作便利,而非利用职务上  相似文献   
46.
正[案情]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家说法"栏目曾经讲过一个案件:24岁的农村未婚女青年梁某与企业大老板李某相识后,李某自称离婚后带着一个女儿,说自己愿意和梁某结婚,并表示希望要个孩子。于是,在认识一段时间后,二人开始同居。梁某怀孕后,将怀孕之事告诉李某,没想到李某却要求梁某把孩子打掉,也再不提结婚之事。梁某很生气,加上其他一些矛盾,梁某拿上李某的一张内有80万元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取出20万元,并打电话告知李某,然后离开李某的家,回到了老家。突然有  相似文献   
47.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辨析一直是办案实务中的争议难点。结合实际案例,笔者就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如何准确定性,提出了四大定性法则:"工作之便"抑或"职务之便"定性法则、是否"具有合法权限持有、管理单位财物"定性法则、法益定性法则和法益定性法则。  相似文献   
48.
正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沈某真于2010年11月至案发,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某县支行柜员、客户经理。2010年12月开始,沈某真以让亲友帮助"拉存款",帮助完成银行存款任务为由,利用其在银行的工作便利,在协助储户办理存款手续过程中,通过偷记或者私留储户密码,并私藏  相似文献   
49.
赵栩 《法制与社会》2011,(28):126-126,132
《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的罪状修改为五种形式,并且取消了严重盗窃犯罪的死刑适用。盗窃罪的五种形态有各自的特征,对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取消了数额和次数的限定,对于盗窃罪的认定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司法实践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50.
逄颖颖 《法制与社会》2014,(15):283+285
盗窃罪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犯罪,尽管普通大众对其早已司空见惯,但在司法领域,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该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论依然存在。当年的"许霆案"、"梁丽捡金案",就曾经因此引发过众说纷纭的大讨论,轰动一时。本文试从犯罪构成的要件入手,通过对盗窃罪的深刻剖析,探讨该罪与其他罪的区别,以期在该罪的司法适用上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