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苏君阳 《民主》2011,(7):15-16
在教育改革推行之前.追问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关于教育改革目的是什么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的性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典型特征,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一项重要标志。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控制与规划,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上思考解放思想,根本上讲,也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来思考解放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思考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个特点,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解放思想,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解放思想历程,也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最鲜明的体现。今天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仍然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仍然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指现实的人认识到了自然规律或社会历史规律,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循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自觉按照规律办事,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合目的性是指人由于认识和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实践中能够达到自己的甘的,把理想客体变成现实。发展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作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贯彻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任何价值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在价值活动运行轨迹中,价值活动的任何结果都是价值活动逻辑始点的一种规律性的延伸。探求价值生成的逻辑始点对认识价值运动规律以及促进价值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既是基于价值合理性上的科学活动,又是基于价值合目的性上的意义活动。从价值生成的源泉上讲,把价值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价值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质表征的核心缘由。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为何发展”与“如何发展”两大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发展观是否具有认识上的科学性,反映了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诉求;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反映出发展观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底蕴,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合目的性诉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宪法正当性的证明途径有两条:主观方面的合目的性论证和客观方面的可接受性论证.前者是观念与价值方面的证明,后者是实践行动方面的证明.宪法在心理、价值和道德上符合基本观念和信仰体系,即宪法正当性的目的性证明;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受到人们的自愿尊崇和执行,即宪法正当性的可接受性证明.  相似文献   
17.
论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兼论刑法漏洞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诸多理论盲点: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与不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不分;目的性限缩与限制解释不分;可补充的漏洞与不可补充的漏洞不分.真正非法定目的犯属于刑法隐藏漏洞,必须通过目的性限缩方法来补充.目的性限缩中的"目的性论据"不是刑法法益保护的目的,而是刑法自由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救命的对联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易成功。联想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第一次带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我的心里特别敞亮,心想:这么宽阔平直的大道,一定很顺利,很安全。可是,当走过一段笔直平坦的道路后,前面出现了起伏很大的弯道。我颇感遗憾,说:“要是没有这样的弯道多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法只规定了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单一审查形态,不能满足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应该逐步建立由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和合目的性审查组成的全方位行政诉讼审查体系,才能更好地因应实践的需要。文章从探讨单一合法性审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入手,逐步导出合目的性审查,并对其含义和审查方法等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包健  蒋涛 《政治与法律》2008,21(4):124-128
类推论证和类推适用在刑法解释中不能被禁止,但类推适用毕竟有逾越罪行法定原则的嫌疑,对类推适用的解释方法要通过字义解释以外的其他解释方法(历史的、系统的和目的论的方法)进行合理的限制.目的性限缩的解释方法以法益侵害性作为判定行为犯罪性的标准将某些行为排除出犯罪,其对实现人权保障机能裨益非浅,在刑法解释中应当保留该方法.目的性扩张解释方法可以在不进行条文修改的条件下有效解决规范的适用问题,因而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相对的罪刑法定决定了创造性补充方法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