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819篇
中国共产党   277篇
中国政治   502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4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前,我国的低碳发展进入可量化的相对减排阶段。面对日益增大的碳减排压力,中国以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平衡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关系,又以怎样的体制机制实现低碳发展,碳排放治理制度面临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2.
王荣平 《唯实》2015,(4):7-8
近年来,盐城市紧紧围绕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脱贫目标,以提高扶贫标准、着力解决相对贫困,聚焦重点片区、着力开展整体帮扶为重点,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市52.02万低收入人口,已脱贫25.13万人;省定  相似文献   
63.
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进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尊重+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64.
“隐性动态贫困”的识别与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未来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传统治理工具主要应对“绝对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及存在可识别的贫困表征的相对贫困问题,较难对“非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应对。以“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有效识别与应对为目标,国家应推出反向国债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济困的治理工具,以作为传统扶贫济困治理工具的补充,为相对贫困中的“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识别与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5.
谢轶群 《同舟共进》2012,(12):68-70
世界上没有哪个奖项像诺贝尔奖一样经营得这么成功,每年"开奖"都会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新闻。这得益于它丰厚的奖金,得益于一套相对合理的评奖机制,也得益于举办者是较少卷入国际利益纠纷、多数时候能保持客观中立的北欧小国,100余年来能保持评奖结果总体上的公正权威(尤其在自然科学奖方面)。在社会舆论上,诺贝尔奖则常常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事业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判断依据——尽管在评价标准上,对和平  相似文献   
66.
梁欣 《法律适用》2012,(3):30-33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借助修改过程提升法律的文明与进步,尽可能地把一些国外先进的制度,尤其是将司法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的制度引进过来。〔1〕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  相似文献   
67.
任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施的制度都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并适时调整才于社会进步有所助益。依据何种标准、进行多大程度的调适,以及调适之后的相容性如何,取决于诸多变量。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和推进,担负创新激励功能的专利制度备受瞩目,如何在激励创新与社会福利保障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点,使得两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是一  相似文献   
68.
69.
70.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案确立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受到赞同也有质疑,其内容也随美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本文分析了米兰达规则受到的质疑、蜕变及其原因,并从中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