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于晓艺 《法律科学》2007,25(1):165-168
作为美国法律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杰罗姆·弗兰克,在《法与现代心智》一书中阐释了他对法律确定性问题的解答,主张"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曾经是,现在是,而且将永远是含混的和有变化的".也正是因为他这一激进的观点以及探寻问题的方式,《法与现代心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进而促进了学者对司法实践的研究.然而,从弗兰克的整体学术关怀来看,法不确定性并不是弗兰克的最终追求,更多的是为了突破人们对法律的旧有理解框架,追寻一种"看得见"的正义,进而达至一个个人潜能可以最大化,每个人都有幸福的一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92.
论法的确定性与公正的可检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法的确定性问题素有肯定与怀疑两说。本文从刑法实证研究的角度,基于几千个最高法院示范性案例的分析发现:用法庭认定的规范性事实只能预测大约48.8%的量刑结果;理论归纳后的法律理由与法律结果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某种确定性;不同法律事实对刑罚轻重有程度不同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导出了公正的可检验性命题,并阐述了公正的检验标准以及审判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93.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以其方便快捷、节省交易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商家、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象媒体炒作的那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这其中原因诸多,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由于电子商务立法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电子商务交易中容易产生法律纠纷,降低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实主义法学家普遍具有怀疑论色彩,他们倾向于把法律的规范性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并强调非逻辑因素的作用,以此攻击分析法学的自满。弗兰克是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95.
凯尔森在纯粹法语境之下,对法律解释进行了分析。由于凯尔森法律体系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法律科学纯粹性,因此法律解释理论也是具有自身纯粹性。尽管不同学者对其抱有悲观态度,同时凯尔森对其论述着墨不多,但是凯尔森法律解释理论可谓是独辟蹊径。这种建立在纯粹法体系之上法律解释是形式的、结果的解释理论。凯尔森的法律解释是对自由法学中法律漏洞理论的一个回应。凯尔森认为法律解释存在于法律适用整个过程,但不可能用于漏洞填补。  相似文献   
96.
针对人们对真理、知识的一些误解,通过总结西方关于真理、知识的理论,试图对知性之真、实践之真和绝对之真等西方称作真理的形式做一简单的反思,粗略地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遵循的原理和检验的标准等。知性知识可分为分析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两类;它们分别遵循着同一律和综合的原理;分析的知识需要逻辑的证明,例如三段论证明;综合的知识由于是从感性出发的,所以需要落脚到感性的实证。证明和实证,构成知性知识确立的两种标准。按照这两种标准知识确立起来,即为知性之真。实践之知所遵循的是(相对)必然性的原理;它们之所以为真的标准是现实性,即实践之知的成功实现。按照这种标准将实践之知确立起来,即为实践之真。绝对之知是关于物本身的知识。它以绝对必然性作为成真之原理,它的标准就是绝对自身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实性。在绝对必然性中将绝对之知确立起来,即为绝对之真。  相似文献   
97.
间接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传统诉讼观的影响,司法实务者对间接证据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导致案件事实的认定也存在很大变数。需要正确认识间接证据的特征及实务价值。间接证据在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复杂疑难的案件中,其作用甚至可以和直接证据相媲美。  相似文献   
98.
为了维护可得利益赔偿的公平性,各国法律都从不同角度限制违约可得利益赔偿,其限制方法无非是过错、因果关系、损害的确定性等既有规则。就总体来看,过错已经不再是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主要因素,合理预见规则成为主要限制方法,另外原告必须合理确定地证明可得利益。  相似文献   
99.
围绕法的确定性不断出现争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否不相容,法律是否必须以牺牲不确定性为代价换取确定性。这是当代法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命题。本文认为:法的确定性为非确定性判断提供了一个视角和参照,但不能一概反对法的确定性,应在法律的确定性中寻求不确定,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法的确定性是必要和根本的,法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实在的必需。不确定性不但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它是确定性必要有益的补充。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0.
内幕信息的确定性在我国现行证券立法中未予规范,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从立法演变、理论学说和实践情况的综合视角对域外内幕信息确定性的考量经验进行了介绍分析和归纳研究,重点通过对“单独考量模式”和“并入考量模式”的形成原因、实施效果和法律逻辑的比较分析,阐明了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和相对优劣。建议我国应采“并入考量模式”,将内幕信息的确定性问题合并到重大性中进行考量,这样既可实现确定性要素所承载的使命,而且更加经济高效,避免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