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49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义分则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儒家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之用,和为贵"、荀子"义分则和"思想为文本根据,指出儒家关于"和"与""的关系是,"和是中所有",是""作为等级制度的内在结构性功能;荀子用"分"与"和"表述""与"和"的关系,则从制度伦理的层面上回答了社会怎样才能实现和谐,进而提出了"义分则和"思想,即合宜的制度安排是达至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儒家智慧,具有达古通今的普遍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当确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2.
"春秋"之际,崩乐坏;《春秋》之书,微言大义。《左传》依经而行,与《春秋》史事相始终,细数"乱臣贼子"累累劣行,以助《春秋》寓褒贬,别善恶,明王道,见奸佞,复义。故《左传》说要言不烦,且唯是尊。然《左传》用以表现《春秋》"拨乱世反之正"这一思想的,则为儒家一以贯之的"民本"主张,其积极性为后世所认同;更难能可贵者是《左传》看到了社会变革的力量,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褒扬。  相似文献   
203.
中华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色彩极其浓重的文化,其轻功利而重德行的特质迥异于其它各种实用主义文化,这体现在中国传统政治、经济、艺术、习俗等各个方面,在这种文化滴灌下,德治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4.
我国当前的理论和实务中,存在难以去除的刑法主观主义思想,即将犯罪的本质定位为行为人的主观犯罪意图,因而即便行为永远不可能产生危害后果,也必须定罪处罚,结果因素无关紧要。这种主观归罪的逻辑生成于中国儒家法律传统之中,因而根深蒂固:"以入刑"导致刑法适用的伦理化倾向,与主观主义息息相通;"明刑弼教"使得刑罚成为人性教化的重要手段,刑法更加关注主观方面的改造。因此,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去主观主义"应当强化人权保障,改造刑法主观主义背后的社会统治思想,促进中国刑法的去伦理化。  相似文献   
205.
《论语》中体现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其法律思想基于仁,实现仁则要靠去规范和强制。他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目标,把作为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必须统一,以的准则来行仁,以仁的自觉来复,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达到完美统一,以此维系孔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206.
《小康》2006,(6):1-1
中国目前不仅缺乏“”,而且缺乏“仪”。者理也,仪者式也。在内,仪在外,没有仪式的,就无以负载而不成体统,也就不仅难以规范,而且难以效法,更难以传承,最终难以为。反过来,仪的程序性和规则性可以增强的神圣感和庄重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  相似文献   
207.
《精神文明导刊》2006,(12):49-49
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的美德——仁义智信》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8.
两汉时期是承周秦之制度、启唐明之规模的重要历史时期。以汉律为代表的汉朝法律制度,在封建法制史上不仅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最后确立。两汉狱政思想继承了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融入了改造了的儒家内容,体现在宽缓治狱、恤刑悯囚,等级治囚、优长吏,秋冬治狱、春夏缓刑等方面,指导着汉代监狱立法及治狱实践,并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210.
程颐确认<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论语>作为基本资源.他的<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其以"理"解"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和"的学思想,以及由治心而治世的学术思路,构成北宋理学的基本框架.<论语解>虽然不是完整的<论语>注本,却以其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深刻的义理阐发开创了北宋<论语>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