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儒家看来,的制定就是为保证社会稳定,它象征着一种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儒学的核心,仁学实质上是学,德治实质上是治。就现实意义来讲,儒家思想的对个体、家庭、国家关系、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传统""的规范与"和"的精神的复古情怀和批判的继承.在分析了法治的内涵和中西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的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理路进行,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建构、制度的改革朝着现代法治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3.
儒家以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以德为维持的力量;法家以法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以刑为推行法的力量。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把与刑紧紧揉和在一起,使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统一起来,以法的强制力来确认和维护的规范,又以的精神统治力量加强刑的镇压作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34.
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论、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反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反省研究的方法 ,以求更准确、更合理地解读中国传统法  相似文献   
35.
自古谓千金易得,人才难求。识别并求得自己所希冀的人才,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群书治要》一书的得人之道可以概括为以善感人、以敬人、以富安人、以公待人、以诚动人、以德教人、以道成人等七个方面。这为我们在得人方面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方法和原则,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6.
晚清法之争时期,教派和法理派在驳斥对方或为自己辩护时,“认真对待风俗习惯”成为支撑各方观点的重要言说和本土资源。然而,此前历代政法实践长期存在移风易俗的传统,习惯在王朝固有治理模式中常被视作改造或排斥的对象。习惯在晚清法之争中凸显其重要性,主要原因是教派以新法不合风俗习惯作为反对法理派的重要“武器”。在具体言说中,教派以纲常伦理置换了风俗习惯的内涵。法理派则参照西方重视习惯的立法与法制传统,试图以地方习惯作为立法资源和对教派的回应,并主持推动了大规模的习惯调查。不过,争论的双方都认同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立法模式,因此,习惯在近代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7.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根据此法首个否决的相关案例,本案的焦点是民族品牌和反垄断。本文将结合一些数据和事实,对于此件引起国人关注的收购案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8.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政治哲学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光耀千古,昭示后人。本文拟将其政治思想和当今和谐社会有关理论相结合作一初探,以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9.
《诗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文学著作,它更加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贵族人们的奢华生活,官吏对人民的压迫,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还有对劳动的歌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一首首诗歌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这些也不仅仅是平常简单生活的反映,更多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国家政治生活的反映。而当时社会十分注重的“孝”在《诗经》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40.
唐律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古代成文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其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也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的最高峰。“一准乎”是对这种唐律与教结合的高度概括,而“有等差”又是其中的核心特征。“有等差”思想在唐律中主要表现为对于君权、官权、父权、夫权以及主、良权的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