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156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阿计 《人民之友》2016,(1):34-36
<正>2015年,公共权力如何既防止缺位失责,又避免越位干预,仍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议题。尤其是介入经济领域的公权行使,更是检测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成色。法治经济进行时这一年,从北京街头接连惊现"假扮斯巴达勇士"、"女模裸游"的低俗营销炒作,到社交网络"拼酒"闹剧背后的白酒企业操纵疑云;从京东集团举报阿里巴巴胁迫商...  相似文献   
52.
闻可 《求贤》2008,(3):41-41
对于刚进入办公室的女秘书们,因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应酬,给人留下美好印象非常重要,不可让一些“小动作”影响大局。  相似文献   
5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了解个人礼仪的主要要求;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礼仪;知道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4.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日常社会交往中常见的心理不适,本研究对某大学365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自尊水平以及人际归因的倾向进行测量并讨论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自尊水平、外控失败归因以及有无学干经历可以作为社交焦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5.
网络竞选是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以后,网络竞选的模式与策略呈现出组织传播的特点。网络竞选不仅是一种宣传方式,还是一种组织方式。一方面是在组织中传播,借助社交网站进行病毒式营销,另一方面是在传播中组织,在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中建立起动态化组织。  相似文献   
56.
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策划者得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推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与群体性事件有关的信息又会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对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进而诱发更多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插手我国内政,使得群体性事件不断由单纯的经济诉求转向复杂的政治诉求,进而破坏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发现利用网络社交媒体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对策,进而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任。  相似文献   
57.
余振  王净宇 《当代亚太》2023,(2):68-93+157-158
公众政治极化作为当前美国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降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性,也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围绕社交媒体是否加剧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争议,文章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提出了社交媒体通过公众身份认同的内群体偏好效应和外群体偏见效应加剧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研究假设,并利用ANES特别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主要有四点发现:一是社交媒体显著加剧了美国公众政治极化;二是内群体偏好效应在社交媒体影响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中介机制作用;三是社交媒体对美国主流群体政治极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更高的受教育水平不能帮助公众有效脱离社交媒体的影响;四是公众政治极化提升了美国公众的对华消极感知,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外溢影响。研究回应了学界有关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政治极化的争议,弥补了既有文献对中介机制挖掘的不足,对于理解当前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转型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8.
一、实现“精神富有”的时代必然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享受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另类处方     
拍马屁与适度的恭维虽然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适度的恭维是社交场合上的一种礼仪,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和技巧,如赞美某位女性美丽,夸奖某人事业有成,是善意地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相似文献   
60.
高彬 《学理论》2012,(17):92-93
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的四所大学共480名在读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主要动机和年龄、性别对使用动机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的主要动机为维持社会关系;女大学生较之男大学生,更注重人人网维持既存社会关系、消耗时间以及娱乐的功能;而男大学生较之女大学生,则更注重使用人人网建立新社会关系的功能;女大学生相对男大学生对人人网提供的服务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